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第一章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概述 | 第16-49页 |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 | 第16-27页 |
·血清白蛋白 | 第16-20页 |
·DNA | 第20-23页 |
·蛋白质模型分子 | 第23-25页 |
·小分子 | 第25-27页 |
·血清白蛋白、DNA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27-37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27-28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28-30页 |
·圆二色光谱(CD)和线二色谱(LD) | 第30-32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 第32页 |
·毛细管电泳(CE) | 第32-34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34页 |
·核磁共振法 | 第34-35页 |
·热化学方法 | 第35-36页 |
·平衡透析法 | 第36页 |
·计算机模拟 | 第36-37页 |
·其他方法 | 第37页 |
·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内容 | 第37-46页 |
·相互作用的模式 | 第37-38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点位数的确定 | 第38-41页 |
·结合部位的确定 | 第41-42页 |
·结合距离的确定 | 第42-44页 |
·作用力类型的确定 | 第44-45页 |
·影响结合反应的因素 | 第45-46页 |
·小分子对大分子构象的影响 | 第46页 |
·本论文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46-49页 |
·立题依据 | 第46-47页 |
·研究内容 | 第47-49页 |
第二章 荧光光谱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盐酸洛美沙星相互作用 | 第49-72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70页 |
·盐酸洛美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2-55页 |
·荧光猝灭机理 | 第55-57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 第57-59页 |
·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 | 第59-61页 |
·结合距离 | 第61-63页 |
·盐酸洛美沙星对HSA构象的影响 | 第63-65页 |
·金属离子Fe~(3+)对LMFX-HSA体系的影响 | 第65-66页 |
·金属离子Fe~(3+)对药物—血清白蛋白共振Rayleigh散射强度影响 | 第66-70页 |
·共振瑞利散射原理 | 第66-67页 |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 第67-68页 |
·Fe~(3+)浓度与散射强度的关系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章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盐酸洛美沙星相互作用 | 第72-90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CE分析药物与BSA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 第73-77页 |
·实验部分 | 第77-81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77-78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78页 |
·前沿分析方法绘制工作曲线 | 第78-80页 |
·样品前沿分析 | 第80页 |
·空峰方法 | 第80-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9页 |
·关于实验条件的讨论 | 第81-83页 |
·典型图谱定性分析 | 第83-88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四章 三维荧光、三维偏振荧光法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喹诺酮药物相互作用 | 第90-108页 |
·引言 | 第90-92页 |
·原理 | 第92-94页 |
·实验部分 | 第94-95页 |
·主要仪器和药品 | 第94页 |
·实验方法 | 第94-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7页 |
·蛋白质色氨酸残基的三维荧光光谱 | 第95-102页 |
·温度对三维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02页 |
·蛋白质色氨酸残基的三维偏振荧光光谱 | 第102-105页 |
·金属离子对三维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五章 荧光猝灭法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尿素-水混合溶剂中牛血清白蛋白构象变化 | 第108-123页 |
·前言 | 第108-109页 |
·实验部分 | 第109-112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109页 |
·实验方法 | 第109-110页 |
·激光粒度仪简介 | 第110-11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不同温度下氨基酸及其低聚物在蔗糖-水溶剂中的体积性质 | 第123-156页 |
·前言 | 第123-124页 |
·体积性质的基本理论 | 第124-127页 |
·表观摩尔体积 | 第124-126页 |
·偏摩尔体积和表观摩尔体积 | 第124-125页 |
·无限稀释表观摩尔体积 | 第125-126页 |
·迁移偏摩尔体积 | 第126页 |
·理论水化数 | 第126-127页 |
·实验 | 第127-130页 |
·试剂 | 第127-128页 |
·密度测定 | 第128-130页 |
·仪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 第128-130页 |
·测量方法 | 第1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0-154页 |
·蛋白质模型分子在蔗糖-水溶剂中的极限偏摩尔体积及迁移偏摩尔体积 | 第130-143页 |
·蛋白质模型分子在蔗糖-水溶剂中溶剂化层的电荷分布情况 | 第143-145页 |
·蛋白质模型分子的结构对迁移偏摩尔体积影响 | 第145-149页 |
·温度对模型分子的迁移偏摩尔体积的影响 | 第149-151页 |
·论水化数 | 第151-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56-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84页 |
攻博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