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4页 |
1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研究进展 | 第7-18页 |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创立 | 第7-8页 |
·离子束注入的生物学机理研究 | 第8-11页 |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应用进展 | 第11-15页 |
·在农作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 | 第14-15页 |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离子束注入机理的研究 | 第16页 |
·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离子束注入方法有待改进 | 第17-18页 |
2 香菇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香菇多糖的制备 | 第18-19页 |
·香菇多糖的提取 | 第18页 |
·香菇多糖中粗蛋白的去除 | 第18-19页 |
·香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 | 第19页 |
·香菇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19页 |
·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9-21页 |
·特殊免疫功能 | 第19-20页 |
·抗肿瘤功能 | 第20-21页 |
·香菇多糖的其它作用 | 第21页 |
·香菇多糖的发展前景 | 第21-22页 |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离子注入机装置简介 | 第24-27页 |
1 装置基本情况 | 第24页 |
2 离子源 | 第24页 |
3 靶室 | 第24-25页 |
4 注入剂量和剂量率 | 第25页 |
5 本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低能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香菇多糖高产菌株 | 第27-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材料 | 第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培养方法 | 第27-28页 |
·离子注入 | 第28-29页 |
·筛选方法 | 第29页 |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N~+离子注入香菇单核菌丝存活率与注入剂量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初筛结果 | 第31-34页 |
·复筛结果 | 第34页 |
·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 第34-36页 |
·多糖高产菌株的获得及其性状的考察 | 第36-37页 |
3 结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突变株WX15 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 | 第39-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材料 | 第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试剂 | 第39页 |
·仪器 | 第39页 |
·培养基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培养方法 | 第39-40页 |
·营养因子的优化 | 第40页 |
·非营养因子优化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培养基的优化 | 第40-42页 |
·母种培养基碳、氮源优化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液体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 第41-42页 |
·不同培养条件对WX15 液体培养的影响 | 第42-46页 |
·装液量 | 第42页 |
·接种量 | 第42-43页 |
·培养液粘稠度(琼脂浓度) | 第43-44页 |
·初始pH值 | 第44-45页 |
·培养温度 | 第45页 |
·摇瓶转速 | 第45-46页 |
·液体培养过程指标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发酵过程中摇瓶总重与菌丝球干重的关系 | 第46页 |
·菌丝球形态的变化 | 第46-47页 |
·培养液pH值的变化 | 第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1 结论 | 第48-49页 |
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图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