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金属间化合物及其主要特性 | 第11-13页 |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Ti-Al二元系相图 | 第13-14页 |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晶体结构与性能 | 第14-18页 |
·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TiAl基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提高 TiAl基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 第20-24页 |
·酸处理 | 第20-21页 |
·低氧分压预处理 | 第21页 |
·渗碳 | 第21页 |
·表面渗铝 | 第21-22页 |
·渗硫处理 | 第22页 |
·渗硅处理 | 第22页 |
·涂层 | 第22-23页 |
·离子注入 | 第23页 |
·离子渗金属处理 | 第23-24页 |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 | 第24-29页 |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的优越性 | 第26页 |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 第26-29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9-31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9-30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双辉等离子 NiCr共渗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 | 第31-43页 |
·试验设备及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试验设备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源极、阴极布置方式 | 第32页 |
·试验方案 | 第32-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3页 |
·工艺方案 | 第33-34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极间距的影响 | 第34页 |
·阴源极电压的影响 | 第34-35页 |
·气压的影响 | 第35-37页 |
·试样温度及保温时间的影响 | 第37-39页 |
·典型工艺条件下合金渗层分析 | 第39-42页 |
·典型工艺条件下合金渗层 GDS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典型工艺条件下合金渗层的XRD物相分析 | 第40-41页 |
·典型工艺条件下合金渗层的表面硬度检测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TiAl等离子NiCr共渗后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 | 第43-65页 |
·氧化试验方案 | 第43-44页 |
·TiAl基体及 TiAl等离子 NiCr共渗试样高温抗氧化性能分析 | 第44-63页 |
·650℃氧化性能分析 | 第44-47页 |
·900℃氧化性能分析 | 第47-60页 |
·1000℃氧化性能分析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TiAl等离子 NiCr共渗后磨损性能的研究 | 第65-73页 |
·磨损的基本理论 | 第65-66页 |
·磨损试验方案 | 第66页 |
·高温磨损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69页 |
·摩擦系数 | 第66-68页 |
·磨痕形貌 | 第68-69页 |
·微动磨损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72页 |
·摩擦系数 | 第69-70页 |
·磨痕形貌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