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微型计算机论文--各种微型计算机论文--微处理机论文

在线实时互动式实验系统的开发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课题来源与背景第9-10页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第9页
     ·MCS-51系列单片机在单片机教学中的作用第9-10页
   ·当前单片机实验教学的几种方式第10-11页
     ·Proteus VSM虚拟实验室的建设第10页
     ·基于WEB的单片机教学实验系统第10-11页
   ·本课题采用的设计方法和所做的工作第11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1-13页
第二章 实验系统的总体系统架构及硬件选择第13-22页
   ·系统总体方案说明第13页
   ·在线实时互动式实验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实验设置第13-14页
     ·在线实时互动式实验系统的基本功能第13-14页
     ·学生实验板的实验设置第14页
   ·实时互动式实验系统的组织架构第14-15页
   ·开发平台介绍第15-16页
   ·Windows下的局域网内的网络编程介绍第16-17页
     ·Windows Sockets的来源第16页
     ·Windows Sockets通信第16-17页
   ·数据库的支持第17-18页
   ·单片机监控部分的硬件概述第18-19页
     ·C8051F120单片机的片内资源第18-19页
     ·C8051F120单片机的特点第19页
   ·Monitor-51仿真调试原理及学生实验板单片机芯片选择第19-22页
     ·在线仿真调试原理第19-20页
     ·学生实验板单片机芯片的选择及SST89系列单片机的特点第20-21页
     ·SST89E516单片机在线仿真调试第21-22页
第三章 在线实时互动式实验系统的硬件设计第22-39页
   ·在线实时互动式实验系统硬件设计概述第22-23页
   ·单片机学生实验板的硬件设计第23-30页
     ·复位电路设计第23-24页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第24-25页
     ·SST89E516单片机的扩展电路设计第25页
     ·LED发光二极管实验电路设计第25-26页
     ·键盘显示实验电路设计第26-27页
     ·RAM扩展实验电路设计第27页
     ·AD转换实验电路设计第27-28页
     ·DA转换实验电路设计第28-29页
     ·RS-232串口电路设计第29-30页
   ·单片机实验监控板设计第30-36页
     ·总体硬件架构第30页
     ·JTAG调试电路第30-31页
     ·学生实验连线测试第31页
     ·AD/DA转换检测接口设计第31-32页
     ·C8051F120单片机的AD转换接口设计第32-33页
     ·电源控制部分第33-34页
     ·USB接口设计第34-36页
   ·硬件设计中的抗干扰设计第36-39页
     ·单片机系统的硬件干扰因素第36-37页
     ·硬件抗干扰技术第37-39页
第四章 下位机监控软件设计第39-53页
   ·下位机软件开发的任务和软件设计原则第39页
     ·下位机软件开发的任务第39页
     ·下位机软件设计的原则第39页
   ·软件调试开发环境和编程方法第39-43页
     ·Keil与SST89E516单片机结合在线仿真功能的实现过程第39-42页
     ·C8051F120单片机软件开发环境第42-43页
     ·编程方法第43页
   ·软件功能的实现第43-51页
     ·系统初始化第44-46页
     ·USB通信的固件编程第46-48页
     ·连线测试部分设计第48-49页
     ·模拟量采集第49-50页
     ·数字量采集第50-51页
   ·软件抗干扰第51-53页
     ·软件抗干扰的作用第51页
     ·软件抗干扰的方法第51-53页
第五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第53-65页
   ·上位机软件功能第53-54页
   ·系统程序的界面设计第54-56页
     ·客户端界面设计第54-55页
     ·服务器端界面设计第55-56页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信程序的实现第56-58页
   ·屏幕获取功能的实现第58-60页
     ·IP地址的选定第59页
     ·启动抓图第59页
     ·和服务器方取得联系第59页
     ·接收文件第59-60页
   ·USB上位机通信的实现第60-62页
   ·数据库功能的实现第62-65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65-67页
   ·本文取得的成果第65页
   ·本系统存在的问题第65-66页
   ·今后要做的工作及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70-71页
实验系统PCB及电路板照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网络传输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变形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