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一般理论 | 第15-28页 |
·商品化与商品化权的起源 | 第15-17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概念界定 | 第17-22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定义 | 第17-19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权利性质 | 第19-20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基本分类 | 第20-22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构成要素 | 第22-25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主体 | 第22-23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客体 | 第23-24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内容 | 第24-25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权利救济 | 第25-28页 |
第3章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理论依据 | 第28-35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法哲学考察 | 第28-32页 |
·劳动成果说 | 第28-30页 |
·效益主义说 | 第30-31页 |
·自由意志说 | 第31-32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32-35页 |
·产权制度与产权界定 | 第32页 |
·搭便车理论与机会主义 | 第32-33页 |
·淡化理论与稀缺性 | 第33页 |
·平衡理论 | 第33-35页 |
第4章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比较法研究 | 第35-45页 |
·美国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35-39页 |
·著作权法的保护 | 第35-37页 |
·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 第37-39页 |
·英国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39-40页 |
·日本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40-42页 |
·德国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42-43页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43-45页 |
第5章 我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探究 | 第45-64页 |
·现行著作权法保护及其局限 | 第45-47页 |
·著作权法保护现状 | 第45页 |
·著作权法保护之局限 | 第45-47页 |
·现行商标法保护及其局限 | 第47-50页 |
·商标法保护现状 | 第47-48页 |
·商标法保护之局限 | 第48-50页 |
·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及其局限 | 第50-53页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现状 | 第50-51页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之局限 | 第51-53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独立化探讨 | 第53-59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独立于传统知识产权 | 第53-56页 |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独立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56-59页 |
·我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构思 | 第59-64页 |
·现阶段交叉保护之完善 | 第59-61页 |
·未来保护之发展趋势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