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0.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文献回顾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10-12页 |
| 1. 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12-22页 |
| ·流动性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概述 | 第12-13页 |
| ·流动性概述 | 第12-13页 |
| ·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概述 | 第13页 |
| ·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 | 第13-15页 |
| ·法定准备金需求 | 第14页 |
| ·超额准备金需求 | 第14-15页 |
| ·小结 | 第15页 |
| ·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供给 | 第15-16页 |
| ·借入准备金供给 | 第15-16页 |
| ·非借入准备金供给 | 第16页 |
| ·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机制 | 第16-22页 |
| 2. 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22-28页 |
| ·数据的选取 | 第22页 |
| ·隔夜SHIBOR 历史走势分析 | 第22-25页 |
| ·建立模型 | 第25-28页 |
| 3. 世界主要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践 | 第28-34页 |
|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流动性管理的经验 | 第28-30页 |
| ·欧洲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经验 | 第30-31页 |
| ·日本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经验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4. 中国人民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实践 | 第34-41页 |
|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 第34页 |
| ·我国央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34-38页 |
| ·流动性管理制度 | 第34-36页 |
| ·流动性规划步骤 | 第36-38页 |
| ·流动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1页 |
| ·关于流动性管理框架问题 | 第38页 |
| ·关于流动性管理目标的动态调整问题 | 第38-39页 |
| ·关于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问题 | 第39页 |
| ·关于流动性管理市场化操作的信号效应问题 | 第39页 |
| ·关于流动性管理有关数据的收集制度安排问题 | 第39-40页 |
| ·关于流动性管理的预测分析技术和评估问题 | 第40-41页 |
| 5. 加强我国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41-48页 |
| ·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 第41-42页 |
| ·加强货币政策工具协调 | 第42-43页 |
| ·完善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制度性框架 | 第43-45页 |
| ·建立和完善流动性管理数据支持系统 | 第45-46页 |
| ·提高货币信贷调控的前瞻性 | 第46页 |
| ·提高流动性管理兼顾数量和价格目标的能力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附录 | 第51-53页 |
| 后记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