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统计学论文--专门经济统计论文

中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比较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第一章 引言第6-10页
   ·问题的提出第6-7页
   ·现实意义第7页
   ·文献综述及本文结构第7-10页
第二章 中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发展历史比较第10-16页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发展概况第10-11页
     ·第一阶段第10页
     ·第二阶段第10-11页
   ·日本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发展概况第11-14页
     ·20 世纪60 年代第12页
     ·20 世纪70 年代第12页
     ·20 世纪80 年代第12-13页
     ·20 世纪90 年代第13-14页
   ·本章小节第14-16页
第三章 中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构造的比较第16-33页
   ·循环方式比较第16-17页
   ·指标序列的比较第17-25页
     ·中国的指标序列第17-19页
     ·日本的先行、一致、滞后指标第19-25页
   ·季节调整法的比较第25-28页
     ·中国的季节调整法第26页
     ·日本的季节调整法第26-28页
   ·指数计算方法的比较第28-32页
     ·中国的合成指数计算方法第28-30页
     ·日本的合成指数计算方法第30-32页
   ·本章小节第32-33页
第四章 中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运行近况比较第33-52页
   ·“中国经济景气预测中心高盛”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第33-44页
     ·中国经济景气预测中心高盛先行指数运行现状第33-36页
     ·一致指数第36-39页
     ·滞后指数第39-41页
     ·预警指数第41-42页
     ·先行、一致、滞后指数的相关性比较第42-44页
   ·日本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运行近况第44-46页
     ·经济景气各方面指标情况第44-46页
     ·景气动向指数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52页
第五章 日本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对我国的借鉴第52-58页
   ·中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相同处第52-53页
   ·中日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相异处第53-58页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议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后记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零部件供应中的交易关系研究
下一篇: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调整--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