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断裂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8页 |
·地层层序 | 第14-17页 |
·腾格尔组(K_1bt) | 第15-16页 |
·都一段(K_1bd_1) | 第16-17页 |
·地震地层标志 | 第17-19页 |
·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演化特征 | 第19-28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9-21页 |
·凹陷构造演化特征 | 第21-22页 |
·桑合次洼构造演化特征 | 第22-28页 |
第三章 断裂系统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 | 第28-43页 |
·断裂基本特征与断裂分级 | 第28-29页 |
·主要断裂的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塔拉断裂 | 第29-30页 |
·塔南断裂 | 第30-31页 |
·桑合断裂 | 第31页 |
·中、小断裂 | 第31-32页 |
·断层封闭机理与研究方法 | 第32-36页 |
·断层封闭机理的研究 | 第32页 |
·断层封闭性的评价参数 | 第32-36页 |
·主要断层的封闭性与油气成藏关系 | 第36-43页 |
·查12 井-查16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 | 第36-38页 |
·查11 井-查9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 | 第38-39页 |
·查15 井-查12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 | 第39-40页 |
·达30 井-达24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 | 第40-43页 |
第四章 不整合发育特征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 | 第43-51页 |
·不整合面的类型 | 第43-46页 |
·削截及多期削截不整合 | 第43-45页 |
·超覆不整合 | 第45页 |
·断褶不整合 | 第45-46页 |
·平行不整合 | 第46页 |
·不整合结构的测井响应 | 第46-48页 |
·不整合控油作用特征 | 第48-51页 |
·削截与多期削截不整合面控油特征 | 第49页 |
·超覆不整合面控油特征 | 第49-50页 |
·断褶不整合控油特征 | 第50页 |
·平行不整合面控油特征 | 第50页 |
·不整合面控油规律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油气源及成藏期次研究 | 第51-69页 |
·油气源条件 | 第51-55页 |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51页 |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51-52页 |
·油源对比 | 第52-55页 |
·油气运移方向研究 | 第55-58页 |
·利用地面原油物性变化判别油气运移方向 | 第55-56页 |
·桑合地区饱和烃分布特征 | 第56页 |
·桑合地区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布 | 第56-58页 |
·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与油气成藏期 | 第58-60页 |
·圈闭形成史 | 第60-61页 |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油气成藏期次 | 第61-69页 |
·流体包裹体实验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 第64-69页 |
第六章 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带预测 | 第69-75页 |
·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模式 | 第69-70页 |
·锡林好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 第70-72页 |
·达尔其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 第72-73页 |
·有利区带预测 | 第73-7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认识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