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渍涝胁迫的调控效应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s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 引言 | 第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渍涝胁迫与植物 | 第13-16页 |
·渍涝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5页 |
·植物耐涝性的机制 | 第15-16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与机理 | 第16-18页 |
·赤霉素 | 第16-17页 |
·乙烯 | 第17页 |
·多效唑 | 第17-18页 |
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9-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0页 |
·植株生长特性观测 | 第20页 |
·干物质积累测定 | 第20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花生形态的影响 | 第20-24页 |
·株高 | 第20-21页 |
·侧枝长 | 第21-22页 |
·分枝数 | 第22-24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花生生物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地上部 | 第24-25页 |
·地下部 | 第25-2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花生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28-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供试材料 | 第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8-29页 |
·气体交换特性 | 第28页 |
·叶绿素含量(SPAD值) | 第28页 |
·乙醇脱氢酶活性 | 第28页 |
·SOD、CAT和POD | 第28-29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29页 |
·MDA含量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花生生理的影响 | 第29-32页 |
·气体交换特性 | 第29-31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31-32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花生生化影响 | 第32-36页 |
·ADH | 第32页 |
·根系活力 | 第32-33页 |
·抗氧化酶系统 | 第33-34页 |
·丙二醛 | 第34-35页 |
·可溶性蛋白 | 第35-3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6-39页 |
·光合作用 | 第36-37页 |
·生化效应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 | 第39-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胁迫下花生产量的影响 | 第39-43页 |
·结果性能 | 第39-40页 |
·果仁重和饱满度 | 第40-42页 |
·产量 | 第42-43页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涝胁迫下花生品质的影响 | 第43-45页 |
·蛋白质和脂肪 | 第43-44页 |
·油酸、亚油酸和油亚比值 | 第44-4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46-48页 |
1 结论 | 第46-47页 |
2 创新点 | 第47页 |
3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符号表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