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流域模型的珠江补淡压咸水库调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珠江河口咸潮与澳门、珠海供水安全 | 第10-11页 |
| ·上游调水补淡压咸措施 | 第11-13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 第14-25页 |
| ·国外河口咸潮控制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国内咸潮及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5-28页 |
| ·主要工作内容 | 第25-26页 |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6-28页 |
| 第2章 磨刀门枯季咸潮活动与压咸控制 | 第28-61页 |
| ·磨刀门河口概况 | 第28-31页 |
| ·地理位置与气象、水文特征 | 第28-29页 |
| ·径流与潮汐特性 | 第29-31页 |
| ·枯季磨刀门水道盐度变化 | 第31-39页 |
| ·盐度的周期性变化 | 第33-39页 |
| ·盐度纵向变化 | 第39页 |
| ·磨刀门咸潮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 | 第39-49页 |
| ·磨刀门河口混合特点及其对咸潮活动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径流影响 | 第42-45页 |
| ·潮汐影响 | 第45-49页 |
| ·概化模型试验 | 第49-56页 |
| ·主要相似条件与比尺 | 第49-53页 |
| ·模型初步检验与试验结果 | 第53-56页 |
| ·压咸流量控制和压咸最优时机选择 | 第56-59页 |
| ·流量控制 | 第57-58页 |
| ·压咸时机选择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3章 龙滩-梧州区间数字流域模型 | 第61-92页 |
| ·数字流域模型 | 第61-69页 |
| ·模型原理 | 第62-63页 |
| ·产、汇流模型及计算技术 | 第63-68页 |
| ·模型应用和特点 | 第68-69页 |
| ·区间流域的地质、地貌水文特点 | 第69-71页 |
| ·区间数字流域模型的建立 | 第71-77页 |
| ·数字流域模型对区间流域的适用性 | 第71-73页 |
| ·区间流域河网提取和子流域划分 | 第73-75页 |
| ·模型计算条件 | 第75-77页 |
| ·模型率定与验证 | 第77-90页 |
| ·汇流波速计算改进 | 第78-79页 |
| ·参数率定与结果分析 | 第79-87页 |
| ·模型验证 | 第87-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第4章 枯季降雨径流对梧州流量的影响 | 第92-105页 |
| ·梧州枯季水量变化 | 第92-97页 |
| ·年内变化 | 第92-93页 |
| ·年际变化 | 第93-95页 |
| ·枯季径流频率和代表年分析 | 第95-97页 |
| ·梧州枯季流量地区组成 | 第97-100页 |
| ·梧州流量对区间流域降雨和龙滩水库泄流的响应 | 第100-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5章 龙滩水库补淡压咸调度方案 | 第105-116页 |
| ·方案体系 | 第105-106页 |
| ·水平年调度预案 | 第106-107页 |
| ·月旬调度方案预测 | 第107-112页 |
| ·月调度方案预测 | 第108-111页 |
| ·旬或短期调度方案预测 | 第111-112页 |
| ·基于实时降雨修正的短期调度方案预测 | 第112-1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116-117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17页 |
| ·研究展望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