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因素对反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及模型参数分析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引言 | 第12-13页 |
| 2 反渗透基本原理和传质模型分析 | 第13-24页 |
| ·基于化学势理论基础的反渗透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 ·反渗透传质模型分析 | 第14-24页 |
| ·Kedem-Katchalsky模型 | 第14-15页 |
| ·Spiegler-Kedem模型 | 第15-16页 |
| ·带电离子的现象学模型 | 第16页 |
| ·溶解-扩散模型 | 第16-17页 |
| ·不完全的溶解-扩散模型 | 第17-18页 |
| ·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模型 | 第18-19页 |
| ·表面力-孔流动模型(SFPF) | 第19-20页 |
| ·摩擦模型 | 第20-21页 |
| ·孔道模型 | 第21-22页 |
| ·氢键理论及结合水-空穴有序扩散模型 | 第22-24页 |
| 3 操作因素对反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压力因素的影响 | 第24页 |
| ·温度因素的影响 | 第24页 |
| ·浓度因素的影响 | 第24页 |
| ·流速因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 4 反渗透传质模型参数分析的关联因素介绍及计算 | 第25-30页 |
| ·流量和溶质衡算 | 第25-26页 |
| ·浓水和产品水浓度估算 | 第26-27页 |
| ·渗透压的计算 | 第27-28页 |
| ·浓差极化和膜污染 | 第28-30页 |
| 5 试验系统及方案 | 第30-34页 |
| ·试验系统 | 第30-32页 |
| ·膜组件 | 第30-31页 |
| ·试验装置 | 第31页 |
| ·测试仪器 | 第31-32页 |
| ·试验方案 | 第32-34页 |
| ·纯水透过系数的测定 | 第32页 |
| ·正交试验法 | 第32-33页 |
| ·膜污染试验 | 第33-34页 |
| 6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52页 |
| ·纯水透过系数的测定 | 第34-35页 |
| ·操作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8页 |
|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 第35-42页 |
| ·压力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温度因素对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浓度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流速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 ·膜污染与清洗 | 第48-51页 |
| ·膜污染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 ·清洗效果比较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7 反渗透定性传质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52-67页 |
| ·因次分析法求纯水透过系数的经验数学模型 | 第52-54页 |
| ·纯水透过系数经验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54-56页 |
| ·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的反渗透定性传质模型参数分析 | 第56-65页 |
| ·参数ψ的提出 | 第56-59页 |
| ·溶液透过系数ψ近似值的求法 | 第59-61页 |
| ·模型的验证及实用性分析 | 第61-64页 |
| ·模型的拓展应用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8 反渗透定量传质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67-74页 |
| ·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67-71页 |
| ·模型的验证 | 第71-74页 |
| 9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操作因素对反渗透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 ·反渗透定性传质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75页 |
| ·反渗透定量传质模型 | 第75页 |
| ·建议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 附录A | 第77-79页 |
| 作者简历 | 第79-8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