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 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水体中氮的形态与来源 | 第10-12页 |
| ·l 水体中氮的形态与转化 | 第10-12页 |
| ·水体中氮的来源 | 第12页 |
| ·氮素污染的危害性 | 第12-13页 |
| ·氨氮要消耗水体的溶解氧 | 第12页 |
| ·增加污水处理费用 | 第12-13页 |
| ·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 第13页 |
| ·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 | 第13页 |
| ·物化脱氮技术 | 第13-15页 |
| ·空气吹脱法 | 第13-14页 |
| ·折点氯化法 | 第14页 |
| ·选择性离子交换法 | 第14页 |
| ·磷酸氨镁沉淀法 | 第14页 |
| ·蒸汽汽提法 | 第14-15页 |
|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 | 第15-16页 |
| ·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 | 第15页 |
| ·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的缺点 | 第15-16页 |
|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 第16-24页 |
|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 第16-19页 |
| ·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SND) | 第19-20页 |
| ·好氧反硝化工艺 | 第20页 |
| ·OLAND 工艺与原理 | 第20-21页 |
| ·CANON 工艺与机理 | 第21-22页 |
| ·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OX) | 第22-23页 |
| ·SHARON+ANAMMOX 组合工艺 | 第23-2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 ·污泥脱水液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7-34页 |
| ·试验装置 | 第27-30页 |
| ·亚硝化反应器 | 第27-28页 |
| ·ANAMMOX 反应器 | 第28-29页 |
| ·耦合反应器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9-30页 |
| ·生物膜载体 | 第30-31页 |
| ·试验用水水质 | 第31页 |
| ·接种污泥 | 第31-32页 |
|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 第32页 |
| ·主要设备仪器 | 第32-34页 |
| 第3章 匹配厌氧氨氧化的部分亚硝化研究 | 第34-46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5页 |
| ·不同工况下出水 NO_2~--N、NO_3~--N、NO_2~--N 累积率的变化 | 第34-35页 |
| ·不同工况下氮素化合物的转化及总无机氮去除率的变化 | 第35-36页 |
| ·温度对亚硝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 ·DO 对亚硝化的影响 | 第37页 |
| ·FA 与pH 值对亚硝化的影响 | 第37-40页 |
| ·反应系统中NH4+-N、pH 值、碱度之间的变化规律 | 第40页 |
| ·硝化反应提前结束和在最后结束时DO 和pH 的变化 | 第40-42页 |
| ·pH 和DO 的变化机理分析 | 第42页 |
| ·部分亚硝化的试验研究及出水适用性验证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ANAMMOX 工艺启动研究 | 第46-55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 ·ANAMMOX 反应器的启动 | 第46-47页 |
| ·启动过程中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指示参数 | 第47-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的脱氮研究 | 第55-62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 ·部分亚硝化反应器的运行研究 | 第55-58页 |
| ·ANAMMOX 反应器的运行研究 | 第58-59页 |
| ·耦合工艺的脱氮效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建议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