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胞自动机的污水处理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活性污泥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概述 | 第10-11页 |
|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建模现状 | 第11-17页 |
|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国外仿真软件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国内仿真软件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细胞自动机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细胞自动机的发展 | 第19-20页 |
| ·细胞自动机的应用 | 第20-21页 |
|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与论文安排 | 第21-23页 |
| 第2章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 | 第23-38页 |
| ·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学基础 | 第23-27页 |
|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及其作用 | 第23-25页 |
|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及其作用 | 第25-26页 |
| ·活性污泥中的真菌和后生动物 | 第26-27页 |
|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 | 第27-32页 |
| ·活性污泥的形态与组成 | 第27页 |
| ·活性污泥的净化过程与机理 | 第27-28页 |
| ·活性污泥的生长情况 | 第28-30页 |
| ·4 活性污泥系统的相关参数 | 第30-31页 |
| ·影响活性污泥净化过程的环境因素 | 第31-32页 |
|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 第32-35页 |
| ·曝气原理与曝气池的构造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基于细胞自动机的曝气池模型设计 | 第38-53页 |
| ·细胞自动机概述 | 第38-47页 |
| ·细胞自动机的定义 | 第38-40页 |
| ·细胞自动机的构成及特征 | 第40-42页 |
| ·典型的细胞自动机 | 第42-47页 |
| ·曝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设计 | 第47-51页 |
| ·模型限制条件 | 第47页 |
| ·模型的结构设计 | 第47-48页 |
| ·模型的边界条件说明 | 第48页 |
| ·模型的演化规则 | 第48-51页 |
| ·曝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特点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基于细胞自动机的曝气池模型实现 | 第53-67页 |
| ·基于退火细胞自动机的二维细胞自动机模型 | 第53-58页 |
| ·退火细胞自动机规则 | 第53页 |
| ·演化规则 | 第53-54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8页 |
| ·基于概率细胞自动机的三维细胞自动机模型 | 第58-65页 |
| ·概率细胞自动机规则 | 第58页 |
| ·演化规则 | 第58-61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61-62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5页 |
| ·曝气池的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应用分析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活性污泥产量计算的仿真软件开发 | 第67-75页 |
| ·LabVIEW 概述 | 第67-68页 |
| ·仿真软件的具体实现 | 第68-74页 |
| ·FSS 和NVSS 模块 | 第68-69页 |
| ·微生物模块 | 第69-71页 |
| ·内源呼吸模块 | 第71-72页 |
| ·活性污泥产量计算的主程序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