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符号及缩略词英汉对照 | 第11-12页 |
1.引言 | 第12-21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5页 |
·透皮给药系统简介 | 第12页 |
·微乳作为新型透皮药物载体的优势 | 第12-13页 |
·微乳凝胶应用简介 | 第13-14页 |
·雷公藤制成外用制剂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课题设计思路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5-19页 |
·雷公藤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雷公藤制剂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剂型设计 | 第19页 |
·制备工艺设计 | 第19页 |
·制剂评价设计 | 第19-21页 |
2.正文 | 第21-125页 |
·雷公藤提取物溶解性能研究 | 第21-29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1页 |
·试药 | 第21-22页 |
·雷公藤提取物溶解性能研究方法考察 | 第22-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实验结果 | 第24-27页 |
·结论 | 第27页 |
·指标成分溶解量法测定雷公藤提取物在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性能研究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O/W型雷公藤微乳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29-57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30-31页 |
·仪器 | 第30页 |
·试药 | 第30-31页 |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微乳形成机理及结构理论 | 第31-34页 |
·微乳的形成机理 | 第31-33页 |
·微乳的结构类型 | 第33-34页 |
·微乳的制备 | 第34-48页 |
·处方设计原则 | 第34页 |
·油相的筛选 | 第34-36页 |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第36-37页 |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37-39页 |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39-42页 |
·微乳处方的确定 | 第42-48页 |
·O/W雷公藤微乳经皮渗透性研究 | 第48-56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数据处理 | 第52-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实验结论与讨论 | 第56-57页 |
·实验结论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研究 | 第57-67页 |
·仪器及试药 | 第58-59页 |
·仪器 | 第58页 |
·试药 | 第58页 |
·实验动物 | 第58-59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基质的筛选 | 第59-64页 |
·基质的筛选 | 第59-60页 |
·药物对卡波姆凝胶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促渗剂的选择 | 第63-64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的处方及制备方法的确定 | 第64-65页 |
·处方确定 | 第64页 |
·脱气工艺考察 | 第64-65页 |
·制备方法 | 第65页 |
·试验结论与讨论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7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体外质量评价研究 | 第67-86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67-68页 |
·仪器 | 第67页 |
·材料 | 第67-68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68-86页 |
·性状 | 第68页 |
·二萜内酯类成分的定性鉴别 | 第68-69页 |
·检查 | 第69页 |
·体外释药规律的考察 | 第69-73页 |
·透皮速率测定 | 第73-74页 |
·皮肤刺激性试验 | 第74-78页 |
·含量测定 | 第78-84页 |
·初步稳定性试验 | 第84-86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体内质量评价研究 | 第86-119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86-88页 |
·仪器 | 第86-87页 |
·材料 | 第87-88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镇痛实验研究 | 第88-91页 |
·实验方法 | 第88-8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9-91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及肾毒性研究 | 第91-98页 |
·实验方法 | 第91-93页 |
·实验结果 | 第93-97页 |
·实验结论 | 第97-98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第98-9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8页 |
·实验结果 | 第98-99页 |
·实验结论 | 第99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99-119页 |
·血浆中雷公藤甲素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00-105页 |
·雷公藤甲素药物动力学LC/MS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05-109页 |
·雷公藤微乳凝胶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109-119页 |
·鼠表皮郎格汉斯细胞(LC)的检测 | 第119-125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121-122页 |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122-123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122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122-123页 |
·实验操作 | 第123-124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24-125页 |
3.结论 | 第125-131页 |
·全文小结 | 第125-126页 |
·讨论 | 第126-130页 |
·微乳作为经皮给药载体的吸收特性 | 第126-127页 |
·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7-128页 |
·雷公藤经皮给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研究探讨 | 第128-13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0页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综述 | 第137-152页 |
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7-152页 |
附图 | 第152-165页 |
后置部分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