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1 进行川贝母产地适应性分析及采收加工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4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川贝母的产地适应性分析 | 第16-29页 |
1 中药区划与道地药材的相关性 | 第16-17页 |
2 道地药材的产地适应性分析 | 第17-23页 |
3 川贝母适宜产地分析 | 第23-27页 |
·川贝母的生态指标 | 第23页 |
·栅格聚类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川贝母产地适应性分析结果 | 第24-27页 |
4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样品采集加工和有害元素检查 | 第29-39页 |
1 种源鉴定 | 第29页 |
2 基地自然地理环境 | 第29-30页 |
3 生长习性及发育特性 | 第30-31页 |
4 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干燥方法药材样品的制备 | 第31-35页 |
·不同采收期药材样品的制备 | 第31-33页 |
·不同加工干燥方法药材样品的制备 | 第33-35页 |
5 检查 | 第35-37页 |
·重金属检查 | 第35-36页 |
·砷盐检查 | 第36-37页 |
6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 | 第39-5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3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0-41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检测波长的选定 | 第40-41页 |
4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1-42页 |
5 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42-45页 |
·提取溶剂的考察 | 第42-43页 |
·提取方式的考察 | 第43页 |
·提取时间的考察 | 第43-44页 |
·提取溶剂用量的考察 | 第44-45页 |
6 重复性试验 | 第45页 |
7 显色稳定性实验 | 第45-46页 |
8 样品稳定性试验 | 第46-47页 |
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47页 |
10 样品的测定 | 第47-55页 |
·不同采收期样品的测定 | 第47-51页 |
·不同加工干燥方法样品的测定 | 第51-53页 |
·几个产地的野生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53-55页 |
11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HPLC-ELSD法测定贝母辛含量 | 第56-7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2 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57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56-57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7页 |
3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57-59页 |
·HPLC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57页 |
·梯度洗脱条件的优化 | 第57-59页 |
4 ELSD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59-60页 |
·漂移管温度的优化 | 第59-60页 |
·载气流速的优化 | 第60页 |
5 样品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60-63页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60-61页 |
·提取方式的考察 | 第61-62页 |
·提取时间的考察 | 第62页 |
·提取溶剂用量的考察 | 第62-63页 |
6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63-64页 |
7 色谱条件的方法学考察 | 第64-66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64-65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65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65-66页 |
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66-67页 |
9 样品的测定 | 第67-69页 |
·不同加工干燥方法药材样品的测定 | 第67-68页 |
·4个不同产地野生川贝母中贝母辛的测定 | 第68-69页 |
10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70-72页 |
1 总结 | 第70页 |
2 讨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综述 | 第73-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