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33页 |
·选题背景、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回顾 | 第14-29页 |
·国外关于投资银行声誉的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国内关于投资银行声誉的研究概况 | 第20-27页 |
·相关文献评述 | 第27-29页 |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 第29-3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9页 |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30-31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31-33页 |
第2章 一般声誉理论 | 第33-49页 |
·声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33-37页 |
·社会经济和管理活动中的声誉问题 | 第33-35页 |
·声誉的经济学解释 | 第35-36页 |
·与声誉相关的概念 | 第36-37页 |
·声誉理论及其应用 | 第37-43页 |
·标准的声誉理论——KMRW 声誉模型 | 第37-40页 |
·声誉理论的应用 | 第40-43页 |
·声誉机制的基本功能与形成条件 | 第43-48页 |
·声誉机制的经济功能 | 第43-45页 |
·声誉机制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45-48页 |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第3章 IPO 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投资银行声誉效应 | 第49-73页 |
·股票发行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效应 | 第49-53页 |
·信息与信息不对称 | 第49-51页 |
·股票发行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 第51-52页 |
·信息不对称下的IPO 市场效应――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第52-53页 |
·信息不对称与投资银行 | 第53-61页 |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53-55页 |
·投资银行及其在IPO 中的角色 | 第55-59页 |
·逆向选择与投资银行 | 第59-60页 |
·道德风险与投资银行 | 第60-61页 |
·投资银行的声誉效应 | 第61-71页 |
·投资银行参与下的IPO 市场信息不对称 | 第61-64页 |
·信息不对称与投资银行的声誉效应 | 第64-66页 |
·投资银行的声誉效应——理论模型 | 第66-71页 |
·本章小节 | 第71-73页 |
第4章 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与证券发行保荐制 | 第73-100页 |
·投资银行声誉的形成机制 | 第73-78页 |
·重复博弈下的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 | 第73-75页 |
·投资银行声誉形成机制中的制度因素 | 第75-78页 |
·证券发行制度:投资银行声誉机制形成的保证 | 第78-86页 |
·证券发行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 第78-80页 |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变迁 | 第80-84页 |
·发行制度变迁中的投资银行功能 | 第84-86页 |
·保荐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86-94页 |
·基于信息优势的保荐连带责任制度 | 第86-88页 |
·保荐连带责任激励下的市场效应 | 第88-90页 |
·保荐制度效应的博弈分析 | 第90-94页 |
·保荐制下投资银行的声誉激励与信号显示效应 | 第94-98页 |
·保荐制下投资银行的声誉激励效应 | 第94-95页 |
·保荐制下投资银行声誉的信号显示 | 第95-98页 |
·本章小节 | 第98-100页 |
第5章 保荐制下投资银行声誉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100-151页 |
·投资银行声誉指标的选择 | 第100-106页 |
·国外关于投资银行声誉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100-102页 |
·国内有关投资银行声誉等级评价的方法 | 第102-104页 |
·本文的投资银行声誉指标选择和等级划分 | 第104-106页 |
·研究设计 | 第106-111页 |
·基本内容与研究假设 | 第106-109页 |
·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 | 第109-111页 |
·投资银行声誉与IPO 首日超额回报率 | 第111-122页 |
·新股上市首日超额回报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 第111-114页 |
·我国股票市场IPO 首日超额回报率状况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4-116页 |
·样本与数据统计描述 | 第116-118页 |
·实证模型与检验 | 第118-121页 |
·结论分析 | 第121-122页 |
·投资银行声誉与IPO 企业上市前后的业绩表现 | 第122-131页 |
·样本选取与企业业绩衡量指标选择 | 第122-124页 |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124-128页 |
·实证检验 | 第128-130页 |
·结论分析 | 第130-131页 |
·投资银行声誉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 第131-141页 |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表现及形成因素 | 第131-134页 |
·违规上市公司在不同声誉等级投资银行间的分布 | 第134-135页 |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监管对投资银行声誉的影响 | 第135-140页 |
·结论分析 | 第140-141页 |
·投资银行声誉与上市公司IPO 募资变更行为 | 第141-149页 |
·上市公司募资变更状况及原因分析 | 第141-144页 |
·样本与数据统计描述 | 第144-145页 |
·实证模型与检验 | 第145-148页 |
·结论分析 | 第148-149页 |
·本章小节 | 第149-1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51-162页 |
·研究结论 | 第151-153页 |
·继续强化投资银行声誉效应的相关措施 | 第153-162页 |
·完善现行的保荐人制度 | 第153-157页 |
·继续推进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 第157-158页 |
·完善投资银行内部治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第158-159页 |
·重视投资者教育,培育其理性投资行为 | 第159-161页 |
·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完善社会声誉评价和监督体系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74-175页 |
后记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