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天目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以及外源输入第10-12页
   ·湖泊的内源释放第12-16页
     ·内源沉积的特点第12-13页
     ·影响内源释放的因素第13-15页
     ·内源释放的控制措施第15-16页
   ·天目湖的自然概况第16-17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水体中悬浮物的分布及悬浮物输入对水体营养盐水平的影响第18-29页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结果与讨论第19-29页
     ·2006年天目湖营养盐水平以及上下游的水平差异第19-22页
     ·悬浮物的分布特征第22-24页
     ·悬浮物的输入对营养盐的影响第24-27页
     ·氮磷在溶解态和颗粒态之间的分布第27-29页
第三章 天目湖沉积物性状研究第29-44页
   ·泥深分布第29-31页
     ·方法第29-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1页
   ·水库主坝前底泥沉积速率调查以及营养盐垂向分布第31-37页
     ·方法第3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37页
   ·天目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横向分布第37-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1页
   ·同位素分布指示的天目湖富营养化进程第41-44页
     ·方法与原理第41-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4页
第四章 天目湖水体中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对内源释放的影响第44-5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5页
     ·表层水体溶氧结果第45-46页
     ·温度分层与溶氧第46-50页
     ·表层水体溶氧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第50-51页
     ·溶氧对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第五章 营养盐水平的年际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第55-62页
   ·天目湖水质的年际比较第55-57页
     ·2006年水质与2001-2002年水质比较第55-56页
     ·2006年水质与2007和2008年水质比较第56-57页
   ·浮游藻类群落的变化第57-62页
     ·浮游藻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第57-59页
     ·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和2006年的浮游藻类的异同点第59-6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结论第62页
   ·创新点第62-63页
   ·不足与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72-74页
研究期间参加的项目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园对溪流水质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复合型污染场地的识别、诊断及堆肥法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