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19-23页 |
·国内研究文献 | 第19-22页 |
·国外研究文献 | 第22-23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3页 |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我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概述 | 第26-31页 |
·我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基本现状 | 第26-28页 |
·我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存在问题及启示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 第31-47页 |
·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学内涵 | 第31-38页 |
·作为俱乐部物品的产权解释 | 第31-33页 |
·信息不对称下的信息传递机制 | 第33-35页 |
·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价值 | 第35-37页 |
·基于信誉投资的动态质量决策 | 第37-38页 |
·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效应 | 第38-40页 |
·地理标志保护衍生产业集群 | 第38-39页 |
·为生产商带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 第39-40页 |
·地理标志保护的制度经济分析 | 第40-41页 |
·地理标志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 | 第41-42页 |
·个案分析:以绍兴黄酒为例 | 第42-47页 |
·“绍兴黄酒”的文化渊源 | 第42-43页 |
·“绍兴黄酒”地理标志保护的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绍兴黄酒”地理标志保护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44-47页 |
第四章 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国际经验和趋势 | 第47-61页 |
·有关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协定 | 第47-52页 |
·《巴黎公约》 | 第47-48页 |
·《马德里协定》 | 第48-49页 |
·《里斯本协定》 | 第49-50页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 第50-52页 |
·国外对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主要做法及趋势 | 第52-59页 |
·国外对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主要做法 | 第52-58页 |
·国外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趋势 | 第58-59页 |
·对我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主要启示 | 第59-61页 |
·几种保护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 第59-60页 |
·对酒类保护的主要启示——在专门法模式下建立独立的酒类地理标志保护体系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我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分析 | 第61-81页 |
·酒类地理标志权属性质及其法律界定 | 第61-71页 |
·关于酒类地理标志权属性质的争论 | 第61-62页 |
·酒类地理标志权的知识产权属性 | 第62-65页 |
·酒类地理标志权不同于其他知识产权的主要特征 | 第65-66页 |
·酒类地理标志权利类型的法律界定 | 第66-67页 |
·酒类地理标志的法律确权 | 第67-71页 |
·我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状况 | 第71-72页 |
·我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形式 | 第72-76页 |
·商标法的保护 | 第73-74页 |
·部门规章的保护 | 第74-75页 |
·其他涉及地理标志的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 第75-76页 |
·现有立法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 第76-81页 |
·现有立法的不足 | 第76-78页 |
·完善我国酒类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 第78-81页 |
第六章 我国酒类地理标志的保护机制研究 | 第81-101页 |
·酒类地理标志保护手段及其比较分析 | 第81-82页 |
·酒类地理标志保护手段简介 | 第81页 |
·政府手段 | 第81页 |
·当事人手段 | 第81-82页 |
·综合手段 | 第82页 |
·保护手段之比较分析 | 第82页 |
·机制设计理论及对地理标志保护的启示 | 第82-84页 |
·我国酒类地理标志保护具体机制的建构 | 第84-99页 |
·建立酒类地理标志行业协会主导下的市场综合保护机制 | 第84-93页 |
·地理标志专门立法模式下法律机制的完善 | 第93-98页 |
·力推黄酒兼顾葡萄酒和烈性酒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策略机制的选择 | 第98-99页 |
·政策建议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作者简历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