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I3S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和抽穗期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28页
   ·水稻抽穗期的研究概况第8-21页
     ·水稻抽穗期的研究背景第8-9页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分析第9-10页
     ·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定位成果第10-14页
     ·水稻抽穗期QTLs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水稻抽穗期基因、QTLs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分析第17-20页
     ·问题与展望第20-21页
   ·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概况第21-28页
     ·光温敏水稻育性分析第22-23页
     ·核不育基因的定位成果第23-26页
     ·问题及展望第26-28页
第1章 I_3S抽穗期与不育基因的定位材料与方法第28-34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意义第28页
 第二节 供试材料第28-29页
   ·供试水稻品种第28-29页
   ·主要试剂第2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9页
 第三节 实验方法第29-34页
   ·亲本、BC_1F_2群体观察鉴定第29-30页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0-31页
   ·SSR分析第31-33页
   ·连锁分析第33-34页
第2章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第一节 亲本多态性分析第34页
 第二节 水稻I_3S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第34-41页
   ·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4页
   ·核不育基因的定位第34-40页
   ·I_3S核不育基因分子连锁图谱的绘制第40-41页
 第三节 水稻I_3S抽穗期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第41-46页
   ·抽穗期基因的遗传分析第41-42页
   ·I_3S抽穗期基因的定位第42-44页
   ·I_3S抽穗期基因分子连锁图谱的绘制第44-46页
第3章 讨论与结论第46-50页
 第一节 讨论第46-48页
   ·BSA与RCA在水稻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46页
   ·I_3S中核不育基因的分析第46页
   ·I_3S中抽穗期基因的分析第46-47页
   ·本研究的进一步设想第47-48页
     ·高代回交NIL的构建第47页
     ·I_3S抽穗期基因的定位第47页
     ·tms(t)基因与tms5基因等位性分析第47-48页
 第二节 结论第48-50页
附录第50-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2-64页
致谢第64-66页
个人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病新质源SADAJIRA 19-303的遗传分析及抗性基因的定位
下一篇:利用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筛选水稻胚发育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