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KSR 案:案情及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1-13页 |
(一) 案情 | 第11-13页 |
(二) 本案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3页 |
二、美国对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 | 第13-21页 |
(一) "教导—启示—动机"准则 | 第13-14页 |
(二) "教导—启示—动机"准则的不足 | 第14-17页 |
(三) 应用"教导—启示—动机"准则引起的问题 | 第17-19页 |
(四) "教导—启示—动机"准则的改进 | 第19-21页 |
三、我国专利法上创造性的判断 | 第21-29页 |
(一) 我国对创造性的判断的规定 | 第21-26页 |
(二) 对我国创造性判断的评价 | 第26-29页 |
四、我国专利法上创造性判断标准的完善 | 第29-33页 |
(一) 回归"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的双重标准 | 第29-30页 |
(二) 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定义为具有一般创造能力的人 | 第30页 |
(三) 扩大技术启示来源 | 第30-32页 |
(四) 补充"显而易见性的尝试"标准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