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13-16页 |
(一) 家庭暴力的施暴主体 | 第14页 |
1.夫妻间的暴力施暴主体 | 第14页 |
2.其他家庭成员间暴力的施暴主体 | 第14页 |
(二) 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 | 第14-16页 |
1.身体暴力 | 第15页 |
2.性暴力 | 第15页 |
3.精神暴力 | 第15-16页 |
二、国际和地区反家庭暴力立法的比较 | 第16-20页 |
(一) 英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概况 | 第17-18页 |
(二) 美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概况 | 第18页 |
(三) 加拿大反家庭暴力的立法概况 | 第18-19页 |
(四) 我国台湾地区反家庭暴力的立法概况 | 第19页 |
(五) 我国香港特区反家庭暴力的立法概况 | 第19-20页 |
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相关立法概况 | 第20-22页 |
(一) 民事方面的立法概况 | 第20-21页 |
(二) 刑事方面的立法概况 | 第21页 |
(三) 诉讼法方面的立法概况 | 第21-22页 |
(四) 行政法及其他相关法规 | 第22页 |
四、我国反家庭暴力体系构建 | 第22-33页 |
(一) 反家庭暴力体系中公权力介入的意义和限度 | 第22-24页 |
1.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2.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的限度 | 第23-24页 |
(二) 我国反家庭暴力体系之构建 | 第24-33页 |
1.立法层面 | 第24-27页 |
(1) 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 | 第24-25页 |
(2) 完善和增设相关的民事法律制度 | 第25-26页 |
(3) 改革和完善刑事立法 | 第26页 |
(4) 利用现有法律框架遏制家庭暴力 | 第26-27页 |
2.司法层面 | 第27-28页 |
(1) 加强对公安机关惩治家庭暴力的监督与制约 | 第27页 |
(2) 设立禁制令制度 | 第27-28页 |
(3) 检察机关的职责 | 第28页 |
(4) 证据制度 | 第28页 |
3.建立家庭暴力预防机制和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 | 第28-33页 |
(1) 充分发挥政府在反家庭暴力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2) 充分发挥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职能 | 第30页 |
(3) 加强妇女组织与政府部门的联合工作 | 第30页 |
(4) 促进妇女组织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协作 | 第30页 |
(5) 建立专门的庇护所 | 第30-31页 |
(6) 创新学术研究理念 | 第31页 |
(7) 进行综合治理 | 第31页 |
(8) 建立社区介入的反家庭暴力模式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