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前言 | 第11页 |
| 1 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 | 第11-21页 |
| ·目标设置的理论渊源 | 第11-13页 |
| ·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模式 | 第13-14页 |
| ·目标设置理论的机制 | 第14页 |
| ·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重点和主要的研究结果 | 第14-15页 |
| ·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2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研究 | 第21-25页 |
|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出 | 第21-22页 |
|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22页 |
|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 第22-23页 |
|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与改变的因素 | 第23页 |
| ·自我效能感的特征维度 | 第23-24页 |
| ·自我效能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3 研究展望 | 第25-27页 |
| ·扩展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25页 |
| ·改进研究设计 | 第25页 |
| ·应用多种测量工具和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 ·丰富和开阔研究思维及视野 | 第26-27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7-44页 |
| 1 问题提出 | 第27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7-30页 |
|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及技术动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0页 |
| ·实验中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及技术动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0-34页 |
| ·实验后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及技术动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4-36页 |
| ·实验前中后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及技术动作的比较 | 第36-39页 |
|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别×运动时间交互作用的分析 | 第39-40页 |
| 4 分析 | 第40-43页 |
| ·目标设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目标设置对单项技术动作成绩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目标设置对一推一攻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目标设置对反手搓球的影响 | 第42-43页 |
| 5 小结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附表 | 第49-51页 |
| 表一 乒乓球技能测评表 | 第49-50页 |
| 表二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