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和目的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国内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提出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逻辑框架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0-29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必要性分析 | 第20-25页 |
·从理论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从实证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8页 |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使其具备了社会环境基础 | 第26页 |
·上市公司自身的需要为其提供了客观条件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研究 | 第29-58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 第29-30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基础理论介绍 | 第29-30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启示 | 第30页 |
·建立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的构想 | 第30-57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前提 | 第31-39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模式 | 第39-44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 | 第44-50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的账户设置 | 第50-51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披露 | 第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引入当期价值理论的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 | 第58-67页 |
·对当前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的分析 | 第58-59页 |
·引入当期价值理论的原因分析 | 第59-61页 |
·人力资源当期价值计量模式的几个模型介绍 | 第61-63页 |
·群体人力资源当期价值模式 | 第61-63页 |
·个体人力资源当期价值模式 | 第63页 |
·改进的个体人力资源当期价值模式 | 第63-66页 |
·改进的群体人力资源当期价值模式 | 第64-65页 |
·改进的个体人力资源当期价值模式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运用的实践探索 | 第67-82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步骤 | 第67-68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具体过程 | 第68-71页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会计推行的案例分析 | 第71-81页 |
·案例选择的依据 | 第71-73页 |
·案例的资料介绍 | 第73-74页 |
·案例分析 | 第74-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Ⅰ | 第88-98页 |
2007 年上市公司前百强资料表 | 第88-91页 |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年、2006 年的财务报告 | 第91-98页 |
附录Ⅱ | 第98-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