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1-13页
     ·研究思路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页
   ·研究存在的创新第14-16页
2 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第16-22页
   ·理论研究第16-18页
   ·可持续发展研究评价研究第18-21页
   ·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特点第21-22页
3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第22-33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6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第22-23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第23-26页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第26-29页
     ·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第26-27页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27-29页
   ·区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五种理论第29-33页
     ·旅游承载力理论第29页
     ·可接受的改变限度(LAC)理论第29-30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30-31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1页
     ·“社区生态系统”法理论第31-33页
4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第33-59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意义和目标第33-34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意义第33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标第33-34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对象和内容第34-35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对象第34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第34-35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原则和方法第35-40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原则第35-36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第36-40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0-45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40-42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42-45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第45-58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45-47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第47-48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8-58页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第58-59页
5 案例研究——中部六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第59-84页
   ·中部六省概况第59-66页
     ·自然地理条件第59-60页
     ·区位交通条件第60-61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61页
     ·旅游发展概况第61-66页
   ·中部六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第66-70页
     ·数据来源第66页
     ·数据处理第66-70页
     ·中部六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第70页
   ·结果分析与评价第70-78页
     ·中部六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总体分析及阶段划分第70-72页
     ·中部六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结构及聚类分析第72-75页
     ·中部六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问题诊断第75-78页
   ·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78-84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旅游发展模式第78-79页
     ·正确认识旅游发展的正负效应,注重旅游三大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79-80页
     ·做好旅游规划,促进旅游健康协调发展第80-81页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六省旅游联动发展第81-82页
     ·加强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创建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第82-8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结论第84-85页
   ·存在不足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旅游行为及其市场细分研究--以河南高校为例
下一篇: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势及市场开拓研究--以山东省重点入境旅游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