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知识分子的自我迷失与精神抗争 | 第11-24页 |
(一) 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问题的背景 | 第11-14页 |
(二) 社会身份的迷失与抗争 | 第14-20页 |
(三) 回乡与离乡:是逃离,也是反抗 | 第20-24页 |
二、乡土现代化进程中的尴尬生存与反抗 | 第24-43页 |
(一) 乡土本位观与贾平凹小说中的城与乡 | 第25-27页 |
(二) 传统文化坚守者的生存困境与抗争 | 第27-39页 |
1、都市传统文化的变异与民间传统文化的衰落 | 第27-29页 |
2、传统文化人格的尴尬处境 | 第29-32页 |
3、固守传统的精神抗争 | 第32-39页 |
(三) 乡村现代化转型与农民的现代性追求 | 第39-43页 |
1、现代性与乡村现代化转型 | 第39-40页 |
2、《高兴》:农民的现代性突围与困惑 | 第40-43页 |
三、"反抗"的个体精神溯源 | 第43-54页 |
(一) 20世纪90年代后贾平凹人生观的两次转变 | 第43-48页 |
1、向四十岁前告别 | 第43-46页 |
2、平和的人生观与现实的冲突 | 第46-48页 |
(二) 反抗源于忧患现实 | 第48-50页 |
(三) 反抗归于宿命和虚无 | 第50-54页 |
四、20世纪90年代后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与精神局限 | 第54-63页 |
(一) "现在"的书写和"历史"的书写的融合 | 第55-57页 |
(二) 对"民族的"和"世界的"的辩证理解 | 第57-60页 |
(三) "汉唐大气"的追求与"儒道互补"的精神结构之间的矛盾 | 第60-63页 |
结语:在困顿中前行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词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