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公共预算及公共预算模式的限域 | 第9-23页 |
第一节 公共预算及公共预算模式的涵义 | 第9-10页 |
一、公共预算的涵义 | 第9-10页 |
二、公共预算模式的含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公共预算的特点与功能 | 第10-13页 |
一、公共预算的特点 | 第10-12页 |
二、公共预算的功能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公共预算模式的演进 | 第13-23页 |
一、西方公共预算的模式的历史演进 | 第13-16页 |
二、我国预算管理模式的演进 | 第16-23页 |
第二章 公共预算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第一节 渐进预算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公共选择模型 | 第24页 |
第三节 政策决策模型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在政府预算中的应用 | 第25-29页 |
一、产权理论与政府预算 | 第25-27页 |
二、交易成本理论与政府预算 | 第27-28页 |
三、公共预算理论的启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公共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 第29-44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共预算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 第29-34页 |
一、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粗略,缺乏细化 | 第29页 |
二、预算编制周期设置不科学 | 第29-30页 |
三、预算管理的法治化水平较低 | 第30-31页 |
四、预算执行中变更频繁,缺乏刚性 | 第31页 |
五、预算过程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 | 第31-32页 |
六、预算监管因脱节而失控,因薄弱而乏力 | 第32-33页 |
七、预算支出效率较低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共预算目标模式 | 第34-39页 |
一、我国公共预算模式改革的近期目标:建立控制取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 第35-38页 |
二、远期目标—建立新绩效预算模式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我国合理规范的公共预算管理模式构建 | 第39-44页 |
一、路径选择:以公共利益为导向,遵循制度化、科学化、责任化与民主化的路径逐步推行 | 第39-40页 |
二、我国公共预算管理模式的建立 | 第40-42页 |
三、构建公共预算管理运行机制的配套措施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