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9-10页 |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 第9页 |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原理 | 第9-10页 |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0页 |
·酶传感器的研究 | 第10-15页 |
·酶传感器的特性 | 第10-12页 |
·酶的固定化 | 第12-15页 |
·纳米半导体二氧化钛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 第15-20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质 | 第15-18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 | 第18-19页 |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作为基底的研究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立项依据 | 第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案 | 第22-33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2-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样品合成方案 | 第24-26页 |
·二氧化钛水热膏体的合成方案 | 第24页 |
·用介孔二氧化硅修饰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合成方案 | 第24页 |
·Au/SiO_2-TiO_2 复合物的合成方案 | 第24-25页 |
·HRP/Au/SiO_2-TiO_2/GC 复合电极的合成方案 | 第25页 |
·两相法合成TiO_2 纳米粒子的方案 | 第25页 |
·Au/CNTs-TiO_2 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案 | 第25页 |
·HRP/Au/CNTs-TiO_2 复合电极的合成方案 | 第25-26页 |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6-30页 |
·X-射线衍射 | 第26-27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7页 |
·紫外-可见光谱 | 第27-28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8-29页 |
·表面光电压谱 | 第29-30页 |
·样品性能评价 | 第30-33页 |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1-33页 |
第3章 酶/Au/SiO_2-TiO_2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生物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 | 第33-49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4-35页 |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紫外漫反射图谱 | 第36-37页 |
·电化学阻抗谱图 | 第37-39页 |
·HRP 基于不同电极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39-41页 |
·HRP/Au/SiO_2-TiO_2/GC 电极对过氧化氢的传感性能 | 第41-43页 |
·GOx 基于不同电极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43-46页 |
·GOx/Au/SiO_2-TiO_2/GC 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作用 | 第46-47页 |
·HRP(GOx)/Au/SiO_2-TiO_2/GC 电极的稳定性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HRP/Au/CNTs-TiO_2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生物传感性能研究 | 第49-62页 |
·引言 | 第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9-50页 |
·样品的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的评估 | 第50-51页 |
·Au/TiO_2-CNTs/GC 电极的电化学测试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高电荷传输能力 | 第52-55页 |
·CNTs 复合对纳米TiO_2电荷传输能力的影响 | 第55-59页 |
·Au/TiO_2-CNTs/GC 复合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结果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