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M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预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 ·人才流失理论的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 ·分类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 ·高新技术企业界定 | 第17-19页 |
|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 | 第17-18页 |
| ·高新技术企业特征 | 第18-19页 |
| ·人才流失预警理论 | 第19-26页 |
| ·人才的定义 | 第19页 |
|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界定 | 第19页 |
|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特征 | 第19-20页 |
| ·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 | 第20-22页 |
| ·人才流失预警理论 | 第22-26页 |
|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26-28页 |
|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 ·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 | 第27-28页 |
| ·SVM算法的优势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分类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42页 |
|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 ·高新技术企业外部影响因素诊断 | 第29页 |
|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人才状况诊断 | 第29-30页 |
| ·人才流失分类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0页 |
| ·问卷量表编制 | 第30-32页 |
| ·问卷量表的编制原则 | 第30-31页 |
| ·确定问卷量表的编制流程 | 第31-32页 |
| ·问卷的质量分析 | 第32-35页 |
|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2-34页 |
|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4-35页 |
| ·人才流失特征选取 | 第35-40页 |
| ·因子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 ·因子分析结果 | 第37-40页 |
|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分类预警指标构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才流失预警模型构建 | 第42-51页 |
| ·基于SVM人才流失的预警模型 | 第42页 |
|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42-45页 |
| ·核函数的选择 | 第45-48页 |
| ·线形核参数 | 第45-46页 |
| ·多项式核函数 | 第46-47页 |
| ·高斯径向基核函数 | 第47-48页 |
| ·SVM的训练及测试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数据的 SVM测试 | 第48-49页 |
| ·SVM的交叉验证 | 第49页 |
| ·数据的 SVM预测与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解决对策 | 第51-57页 |
| ·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 第51页 |
| ·预防人才流失的对策分析 | 第51-56页 |
| ·制定有效的薪酬福利计划 | 第52-53页 |
| ·建立以激励人为基础的绩效评估管理系统 | 第53页 |
| ·建立全面员工发展体系 | 第53-54页 |
| ·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 第54-55页 |
| ·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工作分担机制 | 第55-56页 |
| ·针对流失人才进行离职沟通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附录1 | 第62-64页 |
| 附录2 | 第64-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