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异议登记制度界定 | 第13-19页 |
·异议登记的起源与含义 | 第13-15页 |
·异议登记的起源 | 第13-14页 |
·异议登记的含义 | 第14-15页 |
·异议登记与其他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15-16页 |
·异议登记与更正登记 | 第15页 |
·异议登记与预告登记 | 第15-16页 |
·异议登记制度的价值 | 第16-19页 |
·异议登记的效力在于阻却登记的公信力 | 第16-17页 |
·异议登记制度设立目的在于保护真正权利人 | 第17页 |
·异议登记是更正登记制度的辅助手段,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 | 第17-18页 |
·异议登记制度能够平衡善意第三人与真正权利人之间的利益 | 第18-19页 |
第3章 我国异议登记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9-27页 |
·我国异议登记制度的现状 | 第19-21页 |
·物权法颁布以前的异议登记制度 | 第19-20页 |
·物权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 | 第20-21页 |
·我国异议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异议登记的行使条件不明确 | 第21-22页 |
·异议登记申请方式单一、申请人的范围有待明确 | 第22-23页 |
·未明确规定异议登记的效力 | 第23-24页 |
·异议登记失效的事由单一 | 第24-25页 |
·异议登记不当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善 | 第25-27页 |
第4章 我国异议登记制度的完善 | 第27-34页 |
·异议登记行使条件的明确 | 第27-28页 |
·异议登记提起方式和申请人范围的完善 | 第28-29页 |
·异议登记效力制度的完善 | 第29-30页 |
·异议登记失效事由的补充与完善 | 第30-31页 |
·异议登记不当的法律责任的进一步完善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