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1章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之立法模式 | 第8-13页 |
·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之意思主义 | 第8-9页 |
·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之形式主义 | 第9-11页 |
·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 第9-10页 |
·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 第10-11页 |
·我国物权法的立法选择 | 第11-13页 |
·采用物权形式主义的法律条文 | 第11页 |
·采用债权形式主义的法律条文 | 第11页 |
·采用意思主义的法律条文 | 第11-12页 |
·对国物权变动模式的评析 | 第12-13页 |
第2章 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优劣之比较分析 | 第13-20页 |
·意思主义立法模式更有利于保护无现实第三人情形下的受让人 | 第14-15页 |
·意思主义立法模式更有利于受让人对抗恶意第三人 | 第15-16页 |
·物权变动意思主义更有利于保护出让人 | 第16-17页 |
·意思主义立法模式更有利于确保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 | 第17-18页 |
·意思主义立法模式与我国国情更为契合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第3章 物权变动意思主义的修正 | 第20-27页 |
·物权行为无因性与物权变动意思主义的关系 | 第20-22页 |
·物权变动意思主义下的公示制度 | 第22-25页 |
·物权变动意思主义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