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导论 | 第18-26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三、研究范围及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五、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的背景 | 第26-59页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的新闻出版法制 | 第26-37页 |
一、清末宪政运动中诞生的《大清报律》 | 第26-30页 |
二、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屡经修删的《出版法》 | 第30-34页 |
三、地方报刊的发展及其相关法规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的理论渊源 | 第37-49页 |
一、政权初建前后的新闻出版立法理论 | 第38-47页 |
二、“战时新闻学”理论对新闻立法重心转变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统制政策的确立 | 第49-59页 |
一、新闻统制政策的提出 | 第49-50页 |
二、新闻统制政策的基本内涵 | 第50-53页 |
三、新闻统制政策的具体方式 | 第53-59页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的立法进程 | 第59-89页 |
第一节 形成期(1928-1932) | 第59-66页 |
一、立法机构的成立 | 第59-61页 |
二、立法活动的起步 | 第61-66页 |
第二节 发展期(1933-1938) | 第66-78页 |
一、立法机构的健全 | 第66-68页 |
二、法律体系的完备 | 第68-74页 |
三、新闻统制政策的成型 | 第74-78页 |
第三节 失控期(1939-1945) | 第78-83页 |
一、战时新闻统制政策确立 | 第78-80页 |
二、立法机构军事化 | 第80-81页 |
三、立法活动无序化 | 第81-83页 |
第四节 崩溃期(1946-1949) | 第83-89页 |
一、战时新闻统制政策瓦解 | 第83-84页 |
二、立法机构失势 | 第84-85页 |
三、立法活动失力 | 第85-89页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的法律体系 | 第89-131页 |
第一节 宪法及宪法性法律文件的相关规定 | 第89-98页 |
一、《训政时期约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89-91页 |
二、《五五宪草》中的相关规定 | 第91-93页 |
三、抗战期间战时宪法性文件的相关规定 | 第93-95页 |
四、《中华民国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95-98页 |
第二节 新闻出版法律 | 第98-119页 |
一、民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98-101页 |
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101-107页 |
三、行政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107-117页 |
四、党报立法的相关规定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新闻出版的配套法规和规章 | 第119-124页 |
一、由中央党部宣传部颁布的法规和规章 | 第119-121页 |
二、由国民政府各部门颁布的法规和规章 | 第121-124页 |
第四节 新闻出版地方立法 | 第124-128页 |
一、上海 | 第125-126页 |
二、浙江 | 第126-127页 |
三、甘肃 | 第127页 |
四、南京 | 第127-128页 |
五、重庆 | 第128页 |
第五节 新闻出版的司法判例、解释例 | 第128-131页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法制的内容 | 第131-184页 |
第一节 新闻出版宪法原则 | 第131-136页 |
一、言论出版有限自由原则的基本内容 | 第131-135页 |
二、言论出版有限自由原则之不足 | 第135-136页 |
第二节 新闻从业者制度 | 第136-144页 |
一、主体制度 | 第136-138页 |
二、新闻从业者权利保护制度 | 第138-144页 |
第三节 新闻出版管理制度 | 第144-161页 |
一、报刊社的创设、变更与终止制度 | 第144-151页 |
二、出版发行制度 | 第151-155页 |
三、新闻出版的内容管理制度 | 第155-160页 |
四、处罚方式 | 第160-161页 |
第四节 新闻犯罪法律制度 | 第161-170页 |
一、违反内容性规定的犯罪 | 第161-167页 |
二、违反程序性规定的犯罪 | 第167-168页 |
三、新闻犯罪的刑事法律责任 | 第168-169页 |
四、新闻犯罪免责事由 | 第169-170页 |
第五节 新闻法律责任制度 | 第170-184页 |
一、责任主体制度 | 第170-173页 |
二、法律责任形式 | 第173-181页 |
三、诉讼程序制度 | 第181-184页 |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法制的实施 | 第184-220页 |
第一节 全国性新闻出版管理网络的建立及其运作 | 第184-199页 |
一、国民党党部系统新闻出版管理机构设置及运作 | 第184-191页 |
二、国民政府行政系统新闻出版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运作 | 第191-193页 |
三、党政双重监管机构及其运作 | 第193-194页 |
四、司法系统有限介入 | 第194-196页 |
五、其他组织的管理 | 第196-199页 |
第二节 新闻出版管理实践 | 第199-212页 |
一、对扰乱新闻出版秩序活动的管理 | 第199-203页 |
二、对危害国家安全新闻出版活动的管理 | 第203-206页 |
三、对扰乱社会秩序新闻出版活动的管理 | 第206-209页 |
四、对侵害公民权益新闻出版活动的管理 | 第209-210页 |
五、对违法广告的管理 | 第210-212页 |
第三节 新闻出版管理实践评析 | 第212-220页 |
一、新闻出版管理的特点 | 第212-214页 |
二、新闻出版管理的不足 | 第214-220页 |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立法延伸——行业自律 | 第220-260页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出版自律组织的建立 | 第220-229页 |
一、全国性新闻出版自律组织 | 第220-222页 |
二、地方性新闻出版自律组织 | 第222-229页 |
第二节 新闻出版自律规则体系与内容 | 第229-246页 |
一、会章 | 第229-238页 |
二、新闻职业道德信条 | 第238-240页 |
三、行业自律权的主要内容 | 第240-246页 |
第三节 新闻出版自律实践评析 | 第246-260页 |
一、新闻出版自律的积极效能 | 第246-258页 |
二、新闻出版自律的不足 | 第258-260页 |
反思与借鉴 | 第260-269页 |
参考文献 | 第269-276页 |
后记 | 第276-2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