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15页 |
·研究依据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2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5-16页 |
·问卷设计 | 第16页 |
·调查时间 | 第16页 |
·观察法 | 第16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6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6-17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7-40页 |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17-32页 |
·山东省高校《田径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执行情况 | 第17页 |
·山东省高校田径教师基本情况分析结果 | 第17-20页 |
·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教师的职称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17-18页 |
·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教师学历结构 | 第18页 |
·山东省普通高校田径教师教学技能 | 第18-20页 |
·山东省高校田径课程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页 |
·开设田径课程适宜年级 | 第20页 |
·田径课程的适宜学习时间合理程度调查 | 第20页 |
·山东省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 第20-24页 |
·田径课程学生整体的田径基础水平 | 第21页 |
·学生上田径课程的态度 | 第21-22页 |
·田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 第22-23页 |
·田径课程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 第23页 |
·影响田径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 第23-24页 |
·山东省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设施的调查与分析 | 第24-25页 |
·山东省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30页 |
·田径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 第25-26页 |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情况 | 第26-27页 |
·田径课程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 第27-28页 |
·田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的教学能力 | 第28-29页 |
·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动因 | 第29-30页 |
·山东省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管理的调查分析 | 第30-32页 |
·领导对田径课程的重视程度 | 第30页 |
·检查田径课程教师的上课及教学评估情况 | 第30-31页 |
·田径课教师任职后的进修情况 | 第31-32页 |
·高校田径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 第32页 |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第32-40页 |
·学生对自身田径学习能力的评价 | 第32-35页 |
·学生在上大学前接触过田径的时间 | 第32-33页 |
·学生田径基础水平情况 | 第33页 |
·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程度 | 第33-34页 |
·学生喜欢上田径课程程度 | 第34-35页 |
·学生对田径课程安排的评价 | 第35页 |
·学生对学校教学软硬件设施的评价 | 第35-38页 |
·学生对田径课程教师的教学态度评价 | 第35-36页 |
·场地器材设备能否满足教学需要的评价 | 第36-37页 |
·学生对田径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 第37页 |
·学生期望田径课程教师应具有的学历水平 | 第37-38页 |
·学生对田径教学效果的评价 | 第38-40页 |
·山东省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 第38-39页 |
·学生对田径考核的满意度 | 第39-40页 |
·学生经过上田径课程后田径水平变化 | 第40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0-44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建议 | 第41-44页 |
·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努力提高田径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 第41页 |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41页 |
·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 第41-42页 |
·加快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 | 第42页 |
·加强田径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 第42页 |
·建立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 第42页 |
·健全田径教学设施及教材建设,加强田径运动的物质保障 | 第42-43页 |
·加大对田径运动价值的宣传,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件 | 第48-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