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前言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2页 |
| ·成套编排是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性因素 | 第10-11页 |
| ·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的特殊性 | 第11-12页 |
| ·2005~2008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发展对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发展的制约 | 第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2005~2008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中对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构成的描述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5页 |
| ·录像资料分析法 | 第15页 |
| ·数据分析法 | 第15-16页 |
| 3. 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 ·竞技健美操创编的概念 | 第16页 |
| ·FIG2005~2008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对成套编排的要求 | 第16-20页 |
| ·艺术性方面 | 第16-18页 |
| ·完成裁判 | 第18页 |
| ·难度裁判 | 第18-20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39页 |
| ·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成套编排的分析 | 第20-36页 |
| ·第十届世锦赛混合双人项目前六名成绩对比分析 | 第20-21页 |
| ·成套动作编排内容的分析 | 第21-34页 |
| ·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分析 | 第34-36页 |
| ·2009~2012新周期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对成套编排的影响 | 第36-39页 |
| ·艺术评分更加细化,体现出对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的复杂多样性和创新性要求 | 第36-37页 |
| ·新规则弱化了完成裁判的主观性减分 | 第37页 |
| ·成套动作时间的改变和难度动作数量的改变 | 第37-38页 |
| ·对于混双、三人、六人,难度动作的完成要求有所改变 | 第38页 |
| ·难度动作最后得分的计算有所改变 | 第38-39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39页 |
| ·建议 | 第39-41页 |
| ·提高成套编排的艺术性 | 第39-40页 |
| ·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 | 第40页 |
| ·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