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导言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 ·人地关系论 | 第13-14页 |
| ·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能力有限论 | 第14页 |
| ·人口爆炸与生态环境恶化论 | 第14-15页 |
| ·人口转移理论 | 第15页 |
| 2. 人口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 | 第15-31页 |
|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第15-17页 |
|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关联性 | 第15-17页 |
| ·区域环境差异对山东人口地域分布影响分析 | 第17页 |
| ·人口素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第17-20页 |
| ·人口素质与环境的相互关联性 | 第17-18页 |
| ·人口素质对山东省17 地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分析 | 第18-20页 |
| ·人口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第20-23页 |
| ·人口年龄结构与环境的相互关联性 | 第20-21页 |
| ·人口城乡结构、产业结构与环境的相互关联性 | 第21-22页 |
| ·山东省人口城乡、产业结构与环境作用相关分析 | 第22-23页 |
|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第23-25页 |
|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关联性 | 第23-24页 |
| ·区域环境变化对山东人口迁移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 ·人口消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第25-29页 |
| ·人口消费与环境的相互关联性 | 第25-26页 |
| ·山东17 地市消费水平差异对环境压力定量评价 | 第26-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3. 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 第31-48页 |
| ·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方法 | 第31-37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35页 |
| ·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 第35-37页 |
| ·山东省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历史演进分析 | 第37-43页 |
|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37-39页 |
| ·权重确定 | 第39-40页 |
| ·山东省1991~2005 年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0-43页 |
| ·山东省17 地市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 第43-47页 |
|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43-45页 |
| ·2006 年山东省17 地市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4 促进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8-53页 |
| ·完善人口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 第48-49页 |
| ·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 第49页 |
| ·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优化人口结构 | 第49-50页 |
| ·统筹人口布局,促进人口流动 | 第50-51页 |
| ·提高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 第51页 |
|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第51-52页 |
| ·完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机制 | 第52-53页 |
| 5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