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有利于加深对外交政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第11页 |
(二) 有利于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外交发展的规律 | 第11-12页 |
(三) 有利于了解当代国际社会外交发展的现状和走向 | 第12页 |
(四) 有利于深化学术研究 | 第12页 |
二、学术动态综述 | 第12-13页 |
(一) 四国外交政策情况的研究动态 | 第13页 |
(二) 四国外交政策的国别研究动态 | 第13页 |
三、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14页 |
(二)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越老朝古四国的外交环境与政策演变 | 第15-28页 |
一、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背景 | 第15-19页 |
(一) 改革发展是调整外交政策的内在动力 | 第15-16页 |
(二) 冷战结束后面临的外交困境是调整外交政策的外在压力 | 第16-18页 |
(三) 融入全球经济经济是调整外交政策的客观需要 | 第18-19页 |
二、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流变 | 第19-28页 |
(一) 冷战时期越老朝古四国的外交政策 | 第19-22页 |
(二) 冷战后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 第22-26页 |
(三) 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趋势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的特色与重点 | 第28-38页 |
一、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 第28-32页 |
(一) 越南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 第28-29页 |
(二) 老挝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 | 第29页 |
(三) 朝鲜外交政策的鲜明特征 | 第29-31页 |
(四) 古巴外交政策的主要特色 | 第31-32页 |
二、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的重点 | 第32-38页 |
(一) 越南外交的三大重点 | 第32-33页 |
(二) 老挝外交的主要任务 | 第33-34页 |
(三) 朝鲜外交的着力点 | 第34-36页 |
(四) 古巴外交的主攻方向 | 第36-38页 |
第四部分 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的评价与思考 | 第38-52页 |
一、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38-47页 |
(一) 越南对外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38-39页 |
(二) 老挝对外政策的实施情况 | 第39-41页 |
(三) 朝鲜对外政策实施的状况 | 第41-45页 |
(四) 古巴对外政策实施的进展 | 第45-47页 |
二、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的评价 | 第47-49页 |
(一) 越南外交政策评价 | 第48页 |
(二) 对老挝外交政策的看法 | 第48页 |
(三) 对朝鲜外交政策的认识 | 第48-49页 |
(四) 对古巴外交政策的看法 | 第49页 |
三、越老朝古四国外交政策比较后的思考 | 第49-52页 |
(一) 要从国家利益安全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 第49-50页 |
(二) 要更新外交思维,外交政策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第50页 |
(三) 要强化以人为本和“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 第50-51页 |
(四) 外交政策要在拓展外交空间上下功夫,形成多元化的外交新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