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失稳机理与双层钢拱架支护动力分析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8-10页 |
·新奥法和新意法理论 | 第10-13页 |
·新奥法理论 | 第10-11页 |
·新意法理论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隧道稳定性因素 | 第17-24页 |
·地质因素 | 第17-22页 |
·初始应力 | 第17-19页 |
·地层和岩性 | 第19-21页 |
·地下水 | 第21-22页 |
·施工因素 | 第22-23页 |
·时间因素 | 第23-24页 |
第3章 隧道失稳损伤特性 | 第24-44页 |
·岩石强度理论 | 第24-26页 |
·经典岩石强度理论 | 第24-25页 |
·损伤力学强度理论 | 第25-26页 |
·损伤力学与声发射 | 第26-34页 |
·损伤变量的微观定义 | 第26页 |
·损伤变量的宏观定义 | 第26-28页 |
·声发射 | 第28-34页 |
·声发射与损伤变量的关系 | 第34-36页 |
·围岩损伤本构关系及其演化方程 | 第36-38页 |
·隧道失稳破坏数值模拟 | 第38-43页 |
·本章结论 | 第43-44页 |
第4章 隧道监控量测分析 | 第44-50页 |
·内空收敛量测 | 第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工程分析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隧道数值动力分析 | 第50-67页 |
·FLAC3D 模拟及模型修正 | 第50-54页 |
·模型假定 | 第51页 |
·支护参数和模型开挖步骤 | 第51-52页 |
·开挖模拟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页 |
·地震响应动力分析 | 第54-66页 |
·模拟参数和模型 | 第54-58页 |
·地震荷载分析 | 第58-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中文摘要 | 第75-76页 |
ABSTRACT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