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学 | 第11-13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发现及流行现状: | 第11-12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传染途径: | 第12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血清型 | 第12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特征 | 第12-13页 |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 | 第13-20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征 | 第14-16页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 | 第16-20页 |
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免疫预防 | 第20-23页 |
·常规疫苗 | 第20-21页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1-23页 |
4 APP突变株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自然突变 | 第23-24页 |
·人工诱变 | 第24-26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1 材料 | 第27-30页 |
·细菌菌株与细胞 | 第27页 |
·质粒与载体 | 第27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27页 |
·主要抗生素和培养基 | 第27-28页 |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 | 第2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用试剂 | 第28-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2 方法 | 第30-36页 |
·pBSL-Amp-R的左、右同源臂及氨苄抗性基因的扩增 | 第31-34页 |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重组转移载体的鉴定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43页 |
1 左同源臂、氨苄抗性基因、右同源臂的PCR扩增 | 第36-38页 |
·左同源臂的扩增 | 第36页 |
·氨苄抗性基因的扩增 | 第36-37页 |
·右同源臂的扩增 | 第37-38页 |
2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38-43页 |
·左同源臂、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右同源臂的TA克隆 | 第38-40页 |
·中间载体pBSL-Amp的鉴定 | 第40-41页 |
·Amp抗性基因表达的鉴定 | 第41页 |
·重组转移载体pBSL-Amp-R的鉴定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51页 |
1 亲本株的选择 | 第43页 |
2 打靶基因的选择 | 第43页 |
3 Ampr+基因作为抗性基因的选择 | 第43-44页 |
4 重组转移载体pBSL-Amp-R的构建 | 第44-45页 |
·pBS-TⅡ载体的选择 | 第44页 |
·同源臂的选择 | 第44-45页 |
5 影响同源重组的效率 | 第45-51页 |
·同源片段碱基错配的影响 | 第45页 |
·同源片段长度的影响 | 第45页 |
·外源DNA导入方法的影响 | 第45-46页 |
·DNA分子形态的影响 | 第46页 |
·靶基因位点的影响 | 第46-47页 |
·影响电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Ⅰ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