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茶叶籽概述 | 第10页 |
·水酶法提取茶籽油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茶籽油简介 | 第10-12页 |
·茶籽油的功效 | 第12页 |
·水酶法提油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水酶法提油原理及特点 | 第13页 |
·茶籽多糖提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茶籽多糖的药理作用 | 第14页 |
·茶籽多糖的组成、性质及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茶皂素的提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茶皂素简介 | 第15-16页 |
·茶皂素的用途 | 第16-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茶籽组成成分分析 | 第19-29页 |
·前言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茶籽中各成分含量 | 第22-23页 |
·茶籽中各成分含量与茶花、茶叶比较 | 第23-24页 |
·水酶法提取茶籽油、压榨法提取茶籽油、压榨法提取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 | 第24-27页 |
·结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水酶法提取茶籽油工艺研究 | 第29-40页 |
·前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提油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水酶法提油的初步研究 | 第33-37页 |
·水酶法提油工艺正交实验 | 第37-38页 |
·不同破乳方法的比较 | 第38-39页 |
·茶籽油质量分析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从茶籽粕中提取茶籽多糖和皂素研究 | 第40-50页 |
·前言 | 第4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综合提取茶皂素与茶籽多糖工艺研究 | 第41-43页 |
·茶籽多糖活性研究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树脂分离茶籽多糖与茶皂素 | 第44-46页 |
·从茶籽粕中提取多糖及皂素方法的比较 | 第46页 |
·茶籽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及与其他茶源多糖比较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茶籽多糖的纯化及基本性质研究 | 第50-65页 |
·前言 | 第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0页 |
·仪器及色谱条件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4页 |
·DEAE52 分离茶籽多糖部分收集情况 | 第52-53页 |
·NTSPS、ATSPS1 和ATSPS2 糖百分含量 | 第53-54页 |
·TSPS、NTSPS、ATSPS1 和ATSPS2 分子量 | 第54-55页 |
·SephadexG150 分离NTSPS 和ATSPS1 | 第55-57页 |
·NTSPS1、ATSPS1-1、ATSPS1-2 分子量 | 第57-58页 |
·茶籽多糖紫外扫描 | 第58-59页 |
·茶籽多糖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61页 |
·茶籽多糖单糖组成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