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床界面蚀积过程原位监测系统探头的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6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12-22页 |
| ·沉积物电阻率测量技术 | 第12-14页 |
| ·海床沉积物蚀积过程原位监测技术 | 第14-16页 |
| ·利用电阻率进行海床沉积物蚀积过程原位监测 | 第16-17页 |
| ·沉积物监测仪器的发展应用 | 第17-22页 |
| ·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22-23页 |
| ·研究思路与开展工作 | 第23-25页 |
| ·研究成果与创新 | 第25-26页 |
| 2 探头总体设计研究 | 第26-34页 |
| ·探头结构选择 | 第26-28页 |
| ·环状电极探头设计 | 第26-27页 |
| ·点状电极探头设计 | 第27-28页 |
| ·探头的选材 | 第28-32页 |
| ·套筒选材 | 第28-30页 |
| ·密封选材 | 第30-31页 |
| ·骨架选材 | 第31-32页 |
| ·探头加工工艺 | 第32-34页 |
| ·加工路线方法 | 第32-33页 |
| ·加工的难点 | 第33-34页 |
| 3 探头电极参数设计研究 | 第34-62页 |
| ·探头实测电阻率值的计算确定公式推导 | 第34-37页 |
| ·不同间距环形电极测量电阻率结果分析 | 第37-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测试过程 | 第39-40页 |
| ·测算结果 | 第40-43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环形电极法与经典方法对介质电阻率测量结果的讨论 | 第46-48页 |
| ·不同间距点电极电阻率测量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 ·测试过程 | 第49页 |
| ·测量结果 | 第49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 ·点状电极法与经典方法对介质电阻率测量结果的讨论 | 第54-55页 |
| ·不同电极材料对测量结果影响的分析 | 第55-59页 |
| ·电极材料特性比较 | 第55-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 ·测试过程 | 第57-58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 ·优化电极设计参数确定 | 第59-62页 |
| 4 探头电极加工制作与控制指标测试 | 第62-70页 |
| ·电极加工制作 | 第62页 |
| ·电极指标测试 | 第62-63页 |
| ·外观指标 | 第62-63页 |
| ·性能指标 | 第63页 |
| ·电极一致性检测 | 第63-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 ·过程与结果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探头的测试精度与稳定性检测 | 第66-7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6页 |
| ·过程与结果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5 基于探测结果海床界面确定方法研究 | 第70-76页 |
| ·分界面判定的理论依据 | 第70-72页 |
| ·界面判断试验 | 第72-75页 |
| ·基于电场分布判定界面 | 第72-74页 |
| ·利用电阻率探头判定界面 | 第74-75页 |
| ·分界面判别对比分析 | 第75-7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 | 第76-77页 |
| ·下一步的研究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