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绪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中的破产抗辩概述 | 第9-14页 |
第一节 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中的破产抗辩 | 第9-11页 |
一、破产抗辩的概念 | 第9页 |
二、破产抗辩的确立和发展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破产抗辩的合理性 | 第11-14页 |
一、破产抗辩的经济学原理 | 第11-12页 |
二、破产抗辩与效率抗辩的关系 | 第12-13页 |
三、破产抗辩的实质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破产抗辩的构成要件及其发展——分公司抗辩和准破产抗辩 | 第14-18页 |
第一节 破产抗辩的构成要件 | 第14-16页 |
一、极度恶化的财务状况 | 第14页 |
二、不符合破产法第十一章的重组条件 | 第14-16页 |
三、没有比现在的并购者具有更小反竞争效果的其他的合理购买者 | 第16页 |
四、没有此项并购则该企业将退出市场 | 第16页 |
第二节 破产企业抗辩和破产分企业抗辩以及准破产企业抗辩 | 第16-18页 |
一、破产分企业抗辩构成要件 | 第16-17页 |
二、准破产企业抗辩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破产抗辩在各国的发展和演化 | 第18-33页 |
第一节 破产抗辩在美国的应用——适用的 | 第18-23页 |
一、国际鞋业公司案(F.T.C. v. Brown Shoe Co. Inc.) | 第18-20页 |
二、国民出版公司案 | 第20页 |
三、通用动力公司抗辩案 | 第20-22页 |
四、联邦贸易法委员会诉海湾集团公司案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破产抗辩在美国的应用——最近二十年被驳回的 | 第23-29页 |
一、F.T.C. 诉H.J. Heinz Co.案 | 第23-24页 |
二、F.T.C.诉Tenet Healthcare 公司案 | 第24-25页 |
三、Dr. Pepper/Seven-Up Companies 公司诉F.T.C.案 | 第25-27页 |
四、F.T.C. v. Arch Coal, Inc.案 | 第27-28页 |
五、案件总结与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破产抗辩在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应用 | 第29-33页 |
一、1994 年的Kali und Salz/Mdk 案 | 第29-30页 |
二、2004 年的《企业合并控制条例横向合并评估指南》和2007 年的《非横向合并指南》 | 第30-31页 |
三、破产抗辩在其他国家的应用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反垄断审查中的破产企业抗辩制度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我国破产并购的现状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我国并购反垄断审查中的救济制度 | 第36-37页 |
一、结构性救济——资产剥离 | 第36页 |
二、行为性救济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反垄断法与破产抗辩制度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对我国反垄断制度的建议 | 第38-41页 |
一、确立破产企业抗辩制度的途径 | 第38-39页 |
二、确立破产企业的标准 | 第39页 |
三、对竞争的影响 | 第39-40页 |
四、完善程序性规定——举证责任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