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国家机构组织法论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法论文

人大质询权虚置原因及对策初探

摘要第1-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人大质询权概论第9-17页
 第一节 人大质询权概念﹑特点及功能第9-13页
  一、人大质询权概念第9-10页
  二、人大质询权的特点第10-12页
  三、人大质询权的主要功能第12-13页
 第二节 人大质询权的形成和发展第13-17页
  一、质问权第13-14页
  二、质问规定一度被删除第14页
  三、由“质问”到“质询”第14页
  四、由“质询”到“质询案”第14-17页
第二章 人大质询权行使概况第17-20页
 第一节 人大质询权行使情况第17-18页
  一、全国人大质询权行使情况第17页
  二、地方人大质询权行使情况第17-18页
  三、人大代表与常委会组成人员权利行使情况对比第18页
 第二节 与其他监督方式和权利对比情况第18-20页
  一、与人大其他监督方式对比情况第18-19页
  二、与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其他权利对比情况第19-20页
第三章 质询权虚置原因分析第20-38页
 第一节 探究质询权虚置原因的意义第20-21页
  一、人大监督权的增强是一种趋势第20页
  二、质询权的有效行使将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第20-21页
 第二节 宪法和法律规定层面的制约因素第21-26页
  一、质询对象规定不一致第21-23页
  二、质询权行使程序规定过于严格第23-24页
  三、质询答复规定不够严密第24-26页
 第三节 质询权实践行使中的制约因素第26-38页
  一、质询功能扩大化的认识倾向第26-27页
  二、对质询案处理不当第27-30页
  三、权利主体行使动力不足第30-36页
  四、义务主体接受质询的意识不够第36-38页
第四章 人大质询权行使常态化的对策思考第38-48页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宪法和法律对质询的规定第38-41页
  一、解决“质询对象”法律规定冲突问题第38页
  二、增加义务主体接受质询的规定第38-39页
  三、进一步完善质询程序规定第39-41页
 第二节 增强权利主体意识第41-44页
  一、对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构成进行科学分类第41页
  二、通过修改代表法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第41-42页
  三、加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质询权行使力度第42页
  四、增强对质询权行使的引导和宣传第42-43页
  五、积极探索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渠道第43页
  六、增强对质询权主体的监督第43-44页
 第三节 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在质询中的作用第44-45页
  一、增强在质询答复阶段的作用第44页
  二、考虑在质询提出阶段发挥作用第44-45页
 第四节 专题询问的尝试--缓冲过渡方式第45-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物权的角度看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权利保护
下一篇:韩国监审合一体制与我国监审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