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目录 | 第12-16页 |
图目录 | 第16-17页 |
表目录 | 第17-19页 |
1 绪论 | 第19-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提高跨学科研究水平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应有之义 | 第19页 |
·研究型大学成为跨学科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 | 第19-20页 |
·发展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面临诸多问题 | 第20-21页 |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当前相关研究局限 | 第21-22页 |
·本论文拟解决问题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论文技术路线和结构 | 第24-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论文结构 | 第25-27页 |
·预期创新点 | 第27-29页 |
·创新点一 | 第28页 |
·创新点二 | 第28页 |
·创新点三 | 第28-29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9-67页 |
·组织学习理论 | 第29-32页 |
·组织学习的概念 | 第29-30页 |
·组织学习的过程 | 第30-31页 |
·评述:对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理论贡献 | 第31-32页 |
·知识的新生产理论(NPK) | 第32-36页 |
·知识的新生产释义 | 第32-34页 |
·"Mode 1"与"Mode 2"的比较 | 第34-35页 |
·评述:对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理论贡献 | 第35-36页 |
·科研生产力理论 | 第36-40页 |
·科研生产力界定 | 第36-39页 |
·科研生产力与科研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 第39页 |
·评述:对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理论贡献 | 第39-40页 |
·关于跨学科研究 | 第40-46页 |
·跨学科组织研究 | 第40-43页 |
·跨学科管理研究 | 第43-45页 |
·评述 | 第45-46页 |
·科研生产力影响因素 | 第46-50页 |
·内在层面上的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外在层面上的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评述 | 第49-50页 |
·跨学科科研生产力解析 | 第50-65页 |
·学科、跨学科及其相关概念的诠释 | 第50-57页 |
·跨学科科研生产力解析 | 第57-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3 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影响因素识别 | 第67-81页 |
·关键问题界说 | 第67页 |
·研究方法 | 第67-69页 |
·访谈设计 | 第67-68页 |
·访谈对象 | 第68-69页 |
·访谈资料分析 | 第69-70页 |
·访谈资料分析方法 | 第69-70页 |
·操作流程 | 第70页 |
·确定分析单元 | 第70页 |
·类目表的建构 | 第70-75页 |
·类目构建的两种方法 | 第71-72页 |
·影响因素类别建立 | 第72-75页 |
·编码过程及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 第75-78页 |
·编码过程 | 第75页 |
·信度检验 | 第75-76页 |
·效度控制 | 第76-77页 |
·统计结果与讨论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4 研究型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案例研究 | 第81-119页 |
·案例研究方法论 | 第81-84页 |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第81-82页 |
·本章采用的案例研究方法 | 第82-84页 |
·威斯康星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案例研究 | 第84-93页 |
·多项举措创建跨学科研究网络 | 第85-86页 |
·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实践创新:CHI | 第86-92页 |
·案例小结 | 第92-93页 |
·剑桥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案例研究 | 第93-102页 |
·学科边界开放促进跨学科合作研究 | 第94-95页 |
·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实践创新:卡文迪什实验室 | 第95-101页 |
·案例小结 | 第101-102页 |
·东京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案例研究 | 第102-115页 |
·顶层设计缔结跨学科合作关系 | 第104-105页 |
·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实践创新:GSFS | 第105-112页 |
·案例小结 | 第112-115页 |
·案例研究的综合分析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5 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机制模型构建 | 第119-155页 |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第119-128页 |
·国家层面对跨学科研究的支持 | 第119-121页 |
·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 | 第121-122页 |
·跨学科研究运行机制 | 第122-124页 |
·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 | 第124-125页 |
·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合理性 | 第125-127页 |
·与产业界的联系 | 第127-128页 |
·初始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128-130页 |
·初始概念模型 | 第128-129页 |
·研究假设 | 第129-130页 |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130-135页 |
·问卷设计 | 第130-133页 |
·数据收集 | 第133-134页 |
·分析方法 | 第134-135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135-138页 |
·问卷基本信息 | 第135-136页 |
·样本组织参与跨学科研究的情况 | 第136-137页 |
·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描述性统计 | 第137-138页 |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38-146页 |
·变量的信度分析 | 第138-142页 |
·变量的效度检验—因子分析 | 第142-146页 |
·模型构建的回归分析 | 第146-154页 |
·多元线性回归三大基本问题检验 | 第146-148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148-150页 |
·实证结果与讨论 | 第150-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6 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对策 | 第155-177页 |
·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核心资源地图 | 第155-161页 |
·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核心资源 | 第155-156页 |
·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核心资源地图 | 第156-161页 |
·研究型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SWOT分析 | 第161-168页 |
·研究型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优势分析 | 第162页 |
·研究型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劣势分析 | 第162-164页 |
·研究型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机会分析 | 第164-165页 |
·研究型大学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威胁分析 | 第165-168页 |
·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对策 | 第168-175页 |
·制定跨学科研究战略,加强跨学科研究顶层设计 | 第168-169页 |
·建立共享服务体系,激发跨学科知识网络效应 | 第169-171页 |
·促进学科边界开放,构建高效组织间学习模式 | 第171-172页 |
·培育科研共同体,营造跨学科科研生产力发展生态环境 | 第172-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175-17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7-18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77-179页 |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207页 |
附录Ⅰ:访谈提纲 | 第207-209页 |
附录Ⅱ:访谈对象 | 第209-211页 |
附录Ⅲ:调查问卷 | 第211-215页 |
作者简历 | 第215-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