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5页 |
| 符号及说明 | 第15-2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63页 |
| ·概述 | 第20-21页 |
| ·悬浮体的分类 | 第21-22页 |
| ·表观流变特性 | 第22-40页 |
| ·稳态粘度(steady viscosity) | 第22-27页 |
| ·时间依赖性:触变与反触变(thixotropy & anti-thixotropy) | 第27-28页 |
| ·转变行为(transition behavior) | 第28-36页 |
| ·颗粒流特征(granular flow)与多尺度结构 | 第36-40页 |
| ·局部流动行为 | 第40-46页 |
| ·壁滑(wall slip) | 第40-41页 |
| ·剪切带(shear-banding) | 第41-44页 |
| ·剪切诱导迁移(shear-induce migration) | 第44-45页 |
| ·沉降(sedimentation) | 第45-46页 |
| ·研究进展 | 第46-60页 |
| ·流动历史对转变行为的影响 | 第46-50页 |
| ·LAOS流场下局部流动行为 | 第50-53页 |
| ·瞬态流场中局部流动行为 | 第53-57页 |
| ·结构化流体理论模型 | 第57-60页 |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60-62页 |
| ·研究目标 | 第61页 |
| ·研究内容 | 第61-62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62-63页 |
| 第二章 流动历史对浓悬浮体转变行为的影响 | 第63-90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实验部分 | 第63-67页 |
| ·实验原料与样品制备 | 第63-65页 |
| ·表征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65-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88页 |
| ·临界浓度φ_c | 第67-74页 |
| ·瞬态剪切流动 | 第74-79页 |
| ·非线性振荡剪切流动 | 第79-84页 |
| ·液固转变行为机理:剪切影响微观结构变化 | 第84-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第三章 大振幅振荡剪切(LAOS)流场下的局部流动行为 | 第90-112页 |
| ·引言 | 第90页 |
| ·实验部分 | 第90-93页 |
| ·实验原料与样品制备 | 第90-92页 |
| ·粒子追踪测速(PTV)装置 | 第92-9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11页 |
| ·表观流变性质 | 第93-98页 |
| ·局部流变性质与局部流动机理 | 第98-104页 |
| ·壁面滑移 | 第104-107页 |
| ·傅里叶转换流变学与局部流动 | 第107-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四章 瞬态流场下的局部流动行为 | 第112-131页 |
| ·引言 | 第112页 |
| ·实验部分 | 第112-114页 |
| ·实验原料与样品制备 | 第112-114页 |
| ·粒子追踪测速(PTV)装置 | 第11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14-130页 |
| ·表观流变性质 | 第114-116页 |
| ·控应力流动——蠕变(Creep flow) | 第116-118页 |
| ·控速率流动——启动流动(Startup flow) | 第118-121页 |
| ·控应力与控速率下速度分布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 第121-123页 |
| ·滑移对瞬态剪切带演化过程的影响 | 第123-1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 第五章 结构化流体理论模型的评价 | 第131-170页 |
| ·引言 | 第131页 |
| ·模型 | 第131-140页 |
| ·λ-C model | 第132页 |
| ·λ-DM model | 第132-134页 |
| ·λ-SM model | 第134-136页 |
| ·λ-MBM model | 第136页 |
| ·mLeonov model | 第136-138页 |
| ·PECR model | 第138-139页 |
| ·Saramito model | 第139-140页 |
| ·表观流动(GLOBAL FLOW) | 第140-163页 |
| ·蠕变流动(creep flow) | 第140-147页 |
| ·启动流动(startup flow) | 第147-150页 |
| ·阶跃流动(step flow) | 第150-152页 |
| ·剪切速率或应力扫描(shear rate/stress ramp) | 第152-160页 |
| ·稳态流动(steady flow) | 第160-163页 |
| ·模型预测能力评比 | 第163-165页 |
| ·局部流动(LOCAL FLOW) | 第165-169页 |
| ·启动流动(startup flow) | 第165-1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9-170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70-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3-190页 |
| 附录 | 第190-194页 |
| 1. 控速率下模型对应力上升扫描流动的预测 | 第190-191页 |
| 2. 控应力下模型对应力上升扫描流动的预测 | 第191-19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会议论文 | 第194-195页 |
| 致谢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