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磨削联合加味黑布膏治疗毛周角化病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正文 | 第8-47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8-9页 |
| 2. 研究方案 | 第9-19页 |
| ·病例选择 | 第9-11页 |
|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 ·病情分级标准 | 第10页 |
|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 ·剔除标准 | 第10-11页 |
| ·试验设计 | 第11-12页 |
| ·样本 | 第11页 |
| ·随机 | 第11页 |
| ·对照 | 第11页 |
| ·观察时间、地点及照相条件 | 第11页 |
| ·研究质量控制 | 第11-12页 |
| ·干预措施 | 第12-13页 |
| ·治疗组 | 第12-13页 |
| ·对照组 | 第13页 |
|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第13页 |
| ·观察指标 | 第13-17页 |
| ·人口学资料 | 第13页 |
| ·疗效性指标 | 第13-16页 |
| ·其他治疗前或后观察指标 | 第16-17页 |
| ·临床疗效 | 第17-18页 |
| ·疗效评定方法 | 第17页 |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7页 |
| ·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 第17-18页 |
| ·数据管理与分析 | 第18-19页 |
| ·数据管理 | 第18页 |
| ·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19-29页 |
| ·临床疗效 | 第19-27页 |
| ·两组临床总疗效 | 第19页 |
| ·两组疗效性指标评分变化 | 第19-24页 |
| ·其他观察指标结果 | 第24-27页 |
| ·不良反应及安全事件 | 第27页 |
| ·脱落剔除病例分析 | 第27页 |
| ·美学评价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 第28-29页 |
| ·各项评定结果 | 第29页 |
| ·安全性评定结果 | 第29页 |
| 4. 分析与讨论 | 第29-44页 |
| ·微晶磨削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 第29-36页 |
| ·概述 | 第29-31页 |
| ·微晶磨削的主要作用原理 | 第31-32页 |
| ·微晶磨削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第32-33页 |
| ·磨削方法 | 第33页 |
| ·磨削的损伤与愈合及其术后处理 | 第33页 |
| ·微晶磨削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第33-34页 |
| ·微晶磨削术的临床应用 | 第34-36页 |
| ·黑布膏 | 第36-44页 |
| ·概述 | 第36-37页 |
| ·加味黑布膏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37-38页 |
| ·加味黑布膏方义及药物的研究 | 第38-43页 |
| ·加味黑布膏使用方法的研究 | 第43页 |
| ·黑布膏临床应用的研究 | 第43-44页 |
| 5. 结论 | 第44-45页 |
| 6. 问题与展望 | 第45-47页 |
| ·毛周角化病 | 第45页 |
| ·微晶磨削 | 第45-46页 |
| ·加味黑布膏 | 第46页 |
| ·课题设计及研究的问题 | 第46-47页 |
| 附录 文献综述 | 第47-63页 |
| 综述一 毛周角化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47-57页 |
| 综述二 皮肤磨削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57-63页 |
| 论文正文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表 | 第71-74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