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跨界旅游区合作问题研究--以郎木寺跨界旅游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前言第8-17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2页
     ·选题背景第8-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1-12页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2-17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7页
2 理论基础第17-23页
   ·行政区经济理论第17-19页
   ·共生理论第19-21页
     ·共生理论的概念第19页
     ·共生理论的三要素第19-21页
     ·对本文的启示第21页
   ·博弈论第21-23页
3 郎木寺镇旅游发展现状第23-35页
   ·研究区概况第23-29页
     ·基本自然及社会状况第23-25页
     ·旅游资源概况第25-29页
   ·旅游发展现状第29-31页
   ·存在问题及不利影响第31-35页
     ·存在问题第31-33页
     ·不利影响第33-35页
4 合作模式及对策第35-47页
   ·郎木寺跨界旅游区合作的必要性第35-36页
     ·跨界旅游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35页
     ·跨界旅游区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第35页
     ·有利于塑造整体性旅游形象第35页
     ·预防和解决地区间冲突的有效途径第35-36页
   ·郎木寺跨界旅游区合作的条件分析第36-38页
     ·有利条件第36-37页
     ·不利条件第37-38页
   ·合作的原则第38页
   ·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第38-40页
     ·政府主导型模式第38-39页
     ·旅游企业为主,政府协调配合的模式第39-40页
     ·跨界旅游区发展联盟模式第40页
   ·模式选择第40-43页
   ·对策第43-47页
     ·整合旅游资源,树立统一品牌形象第43-44页
     ·共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区可通达性第44-45页
     ·整合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第45页
     ·放眼整体区域,整合旅游线路第45-46页
     ·整合旅游客源市场,优化客源结构第46页
     ·调动有利要素,联合促销宣传第46页
     ·消除旅游壁垒,打造无障碍旅游区第46页
     ·保护旅游区整体环境,确保可持续性发展第46-47页
5 结论及展望第47-50页
   ·结论第47-48页
   ·研究展望第48-50页
     ·利益分配机制第48页
     ·跨界组织与管理的问题第48页
     ·动态监测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兰州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分析
下一篇:泾川县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