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8页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8-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研究的重点、创新点及不足第16-18页
第一章 政治道德的基本理论概述第18-35页
 一、政治道德的基本问题第18-24页
  (一) 政治道德的内涵第18-21页
  (二) 政治道德的特征第21-23页
  (三) 政治道德的作用第23-24页
 二、我国政治道德概述第24-35页
  (一) 我国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第24-26页
  (二) 我国政治道德的基本内容第26-35页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第35-44页
 一、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第35-38页
  (一) 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第35-36页
  (二) 批判两种极端错误的认识倾向第36-37页
  (三) 我国政治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第37-38页
 二、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关系着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第38-41页
  (一) 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关系着国家政权稳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第39-40页
  (二) 我国政治道德建设是实现“以德治国”的需要第40-41页
 三、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关系着社会风气的好坏,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第41-44页
  (一) 我国政治道德的好坏关系着社会风气的好坏第41-42页
  (二) 我国政治道德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第42-44页
第三章 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的现状第44-55页
 一、当前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的成绩第44-45页
  (一) “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第44页
  (二) 党政人员中道德典范不断涌现第44-45页
  (三) 政治道德责任的内容在部分法规中有所体现第45页
 二、当前政治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第45-50页
  (一) 行政机关服务意识相对淡薄、行政效率低下第45-46页
  (二) 部分行政人员政治道德的缺失第46-50页
 三、当前政治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第50-55页
  (一) 经济体制方面: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50-51页
  (二) 行政体制方面:制度的缺陷和漏洞第51-53页
  (三) 思想文化方面:多元价值目标对中国道德标准的冲击第53-55页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实现的途径第55-78页
 一、确立社会主义政治道德价值观——政治道德建设的核心第55-57页
  (一) 社会主义政治道德价值观的原则第55-56页
  (二) 在政治道德建设中坚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56-57页
 二、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政治道德建设的关键第57-63页
  (一) 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提高领导干部政治道德教育和修养第58-60页
  (二) 积极培养和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第60-63页
 三、加强对公共权力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政治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第63-69页
  (一) 对西方“权力制约权力”扬弃,建立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第63-65页
  (二) 针对政治道德的失范,建立健全我国的权力制约机制第65-66页
  (三) 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制度第66-69页
 四、推进政治道德的法制化——政治道德建设的法制基础第69-74页
  (一) 政治道德法制化的可行性第69-71页
  (二) 国外的政治道德的法制化第71-72页
  (三) 我国政治道德法制化不足的改进第72-74页
 五、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政治道德建设的群众基础第74-78页
  (一)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第74-75页
  (二)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第75-78页
结束语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3-84页
后记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国家建构视野下的乡镇政权建设研究
下一篇: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纵向府际关系协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