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瞬时性接地故障与永久性接地故障的定义 | 第11页 |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基于瞬时故障电弧特性的判据 | 第13-14页 |
·基于恢复电压阶段电气量的判据 | 第14-15页 |
·自适应重合闸在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的工作 | 第16-17页 |
2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7-27页 |
·超/特高压输电的特性 | 第17-18页 |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模型 | 第18页 |
·并联电抗器的特性及其中性点小电抗的取值 | 第18-23页 |
·并联电抗器安装地点的选择 | 第19-20页 |
·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选择 | 第20-21页 |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的选择 | 第21-23页 |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特性及等效模型 | 第23-25页 |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等效模型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3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 第27-45页 |
·单回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物理过程分析 | 第27-40页 |
·一次电弧阶段 | 第27-28页 |
·二次电弧阶段 | 第28页 |
·恢复电压组成分量的分析 | 第28-33页 |
·恢复电压组成分量的定量求解 | 第33-37页 |
·单回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第37-40页 |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物理过程分析 | 第40-43页 |
·瞬时性接地故障 | 第40-43页 |
·永久性接地故障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4 基于功率谱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判据研究 | 第45-57页 |
·功率谱 | 第45-47页 |
·功率谱概述及性质 | 第45-46页 |
·功率谱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 | 第47-51页 |
·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在电网的适用性 | 第48-49页 |
·多重信号分类(MUSIC)的谱估计过程 | 第49-51页 |
·基于多重信号分类功率谱的自适应重合闸判据 | 第51-52页 |
·系统参数及运行情况对判据的影响 | 第52-54页 |
·并联电抗器补偿度及线路参数对判据的影响 | 第52-54页 |
·CVT 传变特性对判据的影响 | 第54页 |
·系统频率偏移对判据的影响 | 第54页 |
·系统负载对判据的影响 | 第54页 |
·功率谱计算精度对判据的影响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7页 |
5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判据的仿真验证 | 第57-89页 |
·单回输电线路系统参数的设置 | 第57-61页 |
·单端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的参数设置 | 第57-59页 |
·双端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的参数设置 | 第59-60页 |
·仿真保护动作时间的设置 | 第60-61页 |
·单回输电线路单端带并联电抗器时的故障判据仿真验证 | 第61-67页 |
·补偿度为 90%时的故障判据仿真验证 | 第61-64页 |
·补偿度为 62.09%时的故障判据仿真验证 | 第64-67页 |
·单回输电线路双端带并联电抗器时的故障判据仿真验证 | 第67-74页 |
·空载情况下 | 第67-70页 |
·重载情况下 | 第70-73页 |
·加入背景噪声情况下 | 第73-74页 |
·判据在单回输电线路中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判据在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上的应用 | 第75-87页 |
·系统参数的设置 | 第75页 |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故障判据仿真验证 | 第75-83页 |
·跨线故障对判据的影响 | 第83-87页 |
·判据在双回输电线路中的使用情况 | 第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9-93页 |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工作展望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附录 | 第101-103页 |
A. 输电线路仿真模型 | 第101-103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页 |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