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国内外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国内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9页 |
·国外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桥梁风工程概述 | 第10-12页 |
·桥梁风工程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0-11页 |
·桥梁风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桥梁风致振动的减振措施 | 第12页 |
·桥梁结构空气动力特性 | 第12-17页 |
·桥梁结构定常空气动力特性 | 第13-15页 |
·桥梁结构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 | 第15-17页 |
·桥梁风洞试验 | 第17-18页 |
·进行风洞的必要性 | 第17页 |
·风洞简介 | 第17-18页 |
·桥梁风洞简介 | 第18页 |
·斜拉桥抗风设计 | 第18-20页 |
·斜拉桥抗风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斜拉桥抗风抗风设计的工作流程 | 第19-20页 |
·本文的选题工程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选题工程背景 | 第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2 颤振基本理论 | 第23-33页 |
·古典耦合颤振理论 | 第23-26页 |
·Theodorsen 平板颤振理论 | 第23-24页 |
·Bleich 悬索桥颤振分析 | 第24-25页 |
·Kl?ppel 和Thiele 诺谟图 | 第25页 |
·Selberg 和Van der Pol 计算公式 | 第25-26页 |
·分离流颤振理论 | 第26-29页 |
·非定常气动力实验测量 | 第26页 |
·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二维颤振分析 | 第27-29页 |
·三维桥梁颤振分析 | 第29-31页 |
·频域分析法 | 第29-30页 |
·时域分析法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及颤振临界风速的计算 | 第33-49页 |
·斜拉桥的基本资料 | 第33页 |
·斜拉桥空间模型的建立 | 第33-38页 |
·主梁的模拟 | 第34-36页 |
·二期恒载与横隔板的模拟 | 第36页 |
·主塔与横梁的模拟 | 第36页 |
·拉索的模拟 | 第36-37页 |
·过渡墩和辅助墩的模拟 | 第37页 |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37-38页 |
·斜拉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38-45页 |
·颤振临界风速计算 | 第45-48页 |
·颤振检验风速的确定 | 第45-46页 |
·颤振稳定性验算 | 第46-47页 |
·颤振临界风速计算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斜拉桥风洞试验 | 第49-71页 |
·节段模型风洞试验 | 第49-55页 |
·相似准则 | 第49-50页 |
·节段模型的模拟 | 第50-53页 |
·节段模型的安装以及现场试验 | 第53-54页 |
·测试内容 | 第54-55页 |
·全桥模型风洞试验 | 第55-69页 |
·相似准则 | 第56-58页 |
·流场的模拟 | 第58-59页 |
·全桥模型的模拟 | 第59-66页 |
·气动弹性模态的测试 | 第66-67页 |
·全桥模型试验测试内容及现场模型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风洞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91页 |
·节段模型静力试验研究 | 第71-75页 |
·节段模型静力试验结果 | 第71-74页 |
·节段模型静力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节段模型动力试验研究 | 第75-87页 |
·节段模型动力试验结果 | 第75-87页 |
·节段模型动力试验结果分析 | 第87页 |
·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研究 | 第87-90页 |
·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结果 | 第87-89页 |
·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6 结论 | 第91-93页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9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1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 | 第99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9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