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TDI CCD相机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图表目录第13-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6-22页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现状第16-18页
     ·航天数字相机的原理、分类特点及其应用意义第18-21页
     ·CCD 在航天相机中的应用第21-22页
   ·航天CCD 相机国内外发展现状第22-26页
     ·CCD 相机国外技术发展及现状第22-24页
     ·CCD 相机国内技术发展及现状第24-26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6-27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7-30页
第2章 电荷耦合器件的结构和原理第30-42页
   ·CCD 传感器的介绍第30-37页
     ·CCD 器件的工作原理第30-36页
     ·CCD 器件的分类第36-37页
     ·CCD 器件的特性参数第37页
   ·CCD 与CMOS 的比较第37-38页
   ·TDI CCD 传感器的介绍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TDI CCD 的图像采集系统设计第42-70页
   ·CCD 8091 的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第42-45页
   ·CCD 8091 的时序分析第45-48页
   ·CCD 8091 驱动电路设计第48-59页
     ·CCD 受控电源模块第49-50页
     ·成像数字处理模块第50-51页
     ·垂直时钟模块和水平时钟模块第51-53页
     ·级数切换模块第53页
     ·信号放大模块第53-54页
     ·模数转换模块第54-56页
     ·数据输出部分第56-57页
     ·CCD 传感器部分第57-59页
   ·软件部分的设计第59-66页
     ·时钟模块的设计第60-61页
     ·电源模块的设计第61-62页
     ·时序驱动模块的设计第62-65页
     ·模数转换模块的设计第65-66页
   ·硬件的调试工作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4章 相机的非均匀性校正处理第70-88页
   ·相机的辐射定标介绍第70-74页
     ·辐射定标的概念第70-71页
     ·相机辐射定标的介绍第71页
     ·相机辐射定标的原理和方法第71-74页
   ·相机的非均匀性定义第74-76页
   ·相机的非均匀性校正第76-86页
     ·非均匀性校正的原理和方法第76-77页
     ·非均匀性的校正算法介绍第77-81页
     ·非均匀性校正的验证第81-85页
     ·非均匀性校正的硬件实现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图像条带噪声的降噪处理第88-122页
   ·相机噪声的介绍第88-92页
     ·光子散粒噪声第88-89页
     ·暗电流噪声第89-90页
     ·复位噪声第90页
     ·量化噪声第90-91页
     ·放大器噪声第91页
     ·固定图形噪声第91-92页
   ·傅里叶变换简介第92-101页
     ·连续傅里叶变换第92-93页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第93-97页
     ·快速傅里叶变换第97-101页
   ·小波变换简述第101-106页
     ·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第101-103页
     ·一维信号MALLAT 算法第103-105页
     ·二维图像MALLAT 算法第105-106页
   ·条带噪声的空域和变换域特征第106-108页
     ·条带噪声的空域特征第106-107页
     ·条带噪声的傅里叶变换域分析第107页
     ·条带噪声的小波变换域分析第107-108页
   ·图像条带噪声的各种图像降噪方法第108-111页
     ·图像降噪概述第108页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条带噪声消除方法第108-110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条带噪声消除方法第110-111页
   ·本文采用的图像降噪方法第111-116页
     ·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改进陷波滤波器法第111-114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多阈值法第114-115页
     ·基于小波变换的平滑硬-软阈值函数重构法第115-11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6-120页
     ·图像质量评价第116-118页
     ·图像降噪的结果分析第118-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122-126页
   ·论文的研究工作总结第122-123页
   ·研究展望第123-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0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30-131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氩氧精炼低碳铬铁生产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土地整理问题研究--以湖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