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的背后--大制片厂时期好莱坞与华尔街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 序论 | 第7-8页 |
二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 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6页 |
第1章 筹融资模式:华尔街掌控好莱坞的渠道 | 第16-35页 |
·华尔街的功能意义 | 第16-20页 |
·作为金融机构团体的华尔街 | 第16-19页 |
·作为金融市场的华尔街 | 第19-20页 |
·大制片厂的融资渠道 | 第20-21页 |
·啄食顺序理论:大制片厂的融资渠道的理论支撑 | 第20页 |
·博弈论:华尔街与好莱坞的博弈 | 第20-21页 |
·融资渠道:好莱坞大制片厂的资金来源 | 第21页 |
·外源融资:好莱坞权力的稀释和分配 | 第21-34页 |
·大制片厂的资本结构 | 第21-25页 |
·债券融资 | 第25-29页 |
·股权融资 | 第29-32页 |
·银行贷款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2章 福特模式:华尔街掌控好莱坞的电影生产 | 第35-49页 |
·当电影遭遇汽车 | 第35-37页 |
·汽车效应 | 第35-36页 |
·蓄势待发的电影业 | 第36-37页 |
·福特主义与好莱坞:华尔街对福特主义的推广 | 第37-40页 |
·现代公司制:福特主义的运行平台 | 第37-39页 |
·泰勒原理:福特主义的支撑理论 | 第39页 |
·福特主义:被"福特化"的好莱坞 | 第39-40页 |
·福特模式与电影生产:大制片厂电影生产的运作模式 | 第40-48页 |
·公司董事会:华尔街推行福特模式的决策层 | 第40-44页 |
·福特模式 | 第44-45页 |
·制片人中心制:福特模式下好莱坞电影生产运行机制 | 第45-47页 |
·明星制:福特模式下好莱坞电影明星的生产机制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垂直关系:华尔街掌控好莱坞的电影产业 | 第49-72页 |
·垂直一体化 | 第50-60页 |
·大制片厂的垂直一体化:华尔街对好莱坞的决策过程 | 第50-53页 |
·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垂直边界 | 第53-55页 |
·动机分析:大制片厂垂直一体化的优势体现 | 第55-59页 |
·兼并与并购:大制片厂垂直一体化的方式 | 第59-60页 |
·垂直约束 | 第60-64页 |
·大制片厂运用垂直约束占有市场势力 | 第61-63页 |
·市场交易失败的补救和效应分析 | 第63-64页 |
·华尔街体系下好莱坞电影的风险规避 | 第64-68页 |
·格里菲斯的启示与规避风险之电影融资 | 第64-65页 |
·“福特主义”与风险规避之电影生产 | 第65-67页 |
·垂直关系与规避风险之电影产业 | 第67-68页 |
·成本和社会效应分析:大制片厂垂直关系的没落 | 第68-71页 |
·成本分析 | 第68-69页 |
·社会效应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结语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后记 | 第88页 |